《斩明》——用人之得失,用权之道路,为你描绘大明王朝的权谋长卷(13)上一章:李福达之狱:大明皇帝要帮反贼头子翻案,这正史居然如此荒诞(断案)嘉靖皇帝要御前审案,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皇帝要审的案,是一桩买官案。当然了,如果是普通的买官案,是轮不到皇帝小题大做,亲自上场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并且率领大军渡过黄河,浩浩荡荡的向北京杀来。而反观明军这面,军心涣散,面对大顺农民军是一触即溃,还有不少地方的明朝守军选择望风而降,这也使得李自成的大军迅速占领山西全省,兵峰不断逼近北京城。
明末甲申之变,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君王死社稷”成为了现实。殉国前,崇祯留下有遗诏,崇祯遗诏传来传去,传出了许多个版本,不过意思都大致差不离,而不管哪个版本,崇祯都不遗余力甩锅给手下群臣——“诸臣误朕”、“皆因贪官污吏,平时隳坏,宜尽行诛戮”、“文臣皆可杀”——显然,他对手下大臣们怨念极深。
明朝灭亡后,很多人对崇祯深表同情,并说他非亡国之君,都是大臣误他;其实不然,大明朝后期的彻底崩盘和崇祯皇帝的一系列骚操作有着极大的关联:铲除阉党后的失衡棋局崇祯帝朱由检即位之初,以雷厉风行之势铲除了魏忠贤及其阉党势力,彼时朝野上下一片欢呼,众人皆赞新帝果敢有为,期盼着大明能就此扭
“要不要出门”原本是一件私事,但是在今年的春节之后,就变成了一个事关公共安全的事件。这个场景让人直接回到了康熙初年,那个时候,康熙皇帝想要出门,权臣谋士们也一个个地站了出来,写了长作文,让皇帝“不聚会,少出门”。
李自成及其部属都很奇怪:为何崇祯帝励精图治却落了个孤家寡人的下场——众多朝臣累受皇恩却不尽力?某日,李自成部将军师宋献策和将军李岩经过崇祯帝灵柩时,听到几位明朝旧臣说:“我功名实非容易,二十年灯窗辛苦,才博得一纱帽上顶,一事未成,焉有即死之理?”。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7月31日 05 版)■杨阿敏康熙朝日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御前讲席,自康熙十年四月始,至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止,持续十五年,日讲近九百次。康熙帝是日讲制度最成功的实践者,其勤学之精神,不仅远迈前代帝王,即比之士大夫读书人,亦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