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观众们惊讶地发现,坐在观众席上的一群人看起来似乎不是真正的人类,而是一群身披人类外表的“AI仿生机器人”。
非人类的东西,越是接近人类,人看见之后的亲近度越高,越觉得可爱、愿意接近,但是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像人”的程度每增加一点点,人类产生的亲和度反而会剧烈下降,直至造成恐怖,在恐怖到达最大限度之后,像人的程度与人类的亲和度再次呈现正相关,不断上升。
“当AIGC的话题够热的时候,我们很难理性地面对它。”在6月10日至11日举办的“第四届数字媒体艺术与科技国际大会”上,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费俊以此为开场,他坚信,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当下最重要的文化形态。
作者:王怡宁(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郭栋(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第23期导 读本文基于数字员工在传媒行业的应用,试图探索其应用价值与边界,以期对传媒业如何应用新的数字技术提供借鉴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