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改变国运推行新制的改革家不少:商鞅、吴起、王莽、王安石、张居正……这些改革家都敢于打破当下的机制,、本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等初心,他们顶着层层压力压力、除弊兴利,只为富国国强兵,取信于民。
事实上,王安石绝非不讲道理、逻辑混乱的人,相反,他精通此道,其作品不论是奏疏还是散文如《老子》《性情》等篇,堪称说理文的典范。不过,他在朝堂上的表现似乎很不一样。透过史书留存的一些片段,王安石的争辩风采仍然活灵活现。
王安石变法是史学领域极常见的命题,前人研究已非常充分,要写出新意很难。周思成新著《王安石“强辩”考》自熙宁时代的唇枪舌剑切入,以当时广泛而激烈的政治辩论为审视主体,实可谓独辟蹊径,使人耳目一新。传统意见谈论王安石变法,常将事与人分而论之。
文人骚客之历史长河,与苏轼比肩的只有李白。改革家王安石,能比肩秦国商鞅、明朝张居正?王安石从始至终都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政治家,但确实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大文豪。苏轼与王安石1069年,深得宋神宗信任的王安石,开启富国富民强兵之变法。
张居正之所以能超越王安石,主要是因为他的那句“吾非相,乃摄也。和王安石不同,张居正从来没说自己要变法,他认为变法不过是几个新的名目,但实际操作的,却还是原来的那些人,所谓变法不过是一些人自作主张,试图打破利益分配的框架,所以法绝不可轻变,要变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