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9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4)》。蓝皮书指出,网络社交中,未成年人主动展示个人信息的比例较高,隐私信息保护意识不足。
早起读报看到一件事,天津一位高三女生,在网上直播开学,不但学校名称赫然在目,同学的样貌,也清晰可辨。这自然引发不少争议,学校也对孩子进行了批评教育。这个毫无隐私意识的孩子,让真心爸妈想到,爸爸妈妈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实在是太必要,也太重要了。
端午假期,带女儿去好朋友家里做客,朋友家两个孩子,女儿4岁,儿子3岁,让女儿带他们俩一起玩。我跟朋友在客厅的沙发上聊天。过了一会儿,朋友家两个孩子穿着内裤出来了,说屋里太热了,朋友赶紧让他们穿上裤子。看到这样的状况,我对朋友说十分有必要对孩子进行身体隐私的教育了。
田亮在某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儿子小亮仔的日记,在日记中小亮仔因为父母没有来看自己的表演,所以非常失望,甚至已经将这些沮丧融入了字里行间,关于这件事,田亮也做出回应,准备让孩子回家重新给家人表演一次,网友称赞田亮的机智,但是也有人一针见血的指出:孩子日记属于隐私,不能随便晒。
一、什么是隐私?孩子也有隐私吗?《现代汉语词典》将隐私解释为:不愿告诉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隐私与秘密是不同的两个词,虽然都有隐蔽且不愿公开性,但两者有明确区别。隐私是纯个人的事,而秘密可能是集体的、可能是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而隐私是纯属于个体的,是一个人的“秘密”。
孩子是娇嫩的花朵孩子是纯真的宝贝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我们一直在行动。2020年6月30日,乐山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乐山市机关幼儿园法治副校长魏小玥一行来到乐山市机关幼儿园,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安全保护活动。《自护三字经》魏阿姨告诉孩子们,要学会好好保护自己!
【善解童贞】一书中说到:孩子在4岁以后,成年人要帮助孩子逐步建构身体的界限,认识身体隐私、保护身体隐私并学习尊重他人身体隐私。为什么要在孩子4岁以后才进行隐私教育?幼儿遭受性侵害的事件频繁发生,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是个紧迫的大问题,所以很多父母希望早早的就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与希望,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所以他们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孩子写作业,给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但是只注重学习而忽略了性教育,可能会让孩子误入歧途,甚至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