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患者咨询,中医诊断为“血虚”证,但西医血常规检查结果,却不一定符合“贫血”的诊断标准(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这种现象是否矛盾,“血虚”和“贫血”究竟有什么区别,如何治疗干预。
现代人身体的很多小毛病和亚健康状态,究其根源,可以说都和“血”有关。《景岳全书》云:“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之所在,无非血之用也。”
在2021年,德国的H. Meyer等人在BMC Geriatrics上发表的一篇名为《Frailty Syndrome in Older Adults: A Critical Review》的研究中。
贫血是一种指标异常,当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就算是贫血。而血虚是中医的一种全身性的证候,为脏腑精气受损,导致各部分失养,出现各类功能低下的症状,包括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指甲颜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多梦,手脚发麻,女子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推迟或闭经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