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童话、博物学与维多利亚文化》是一部讨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自然文学与科学写作的著作,讨论主题围绕该时期的自然文学、经典童话与博物学运动展开。妖精如缩小版的人类,它们的无力蕴含着维多利亚人对自身的怜悯。
克里斯滕森-颠覆性创新理论创造者背景大师背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出生于美国盐湖城,1975年在杨百翰大学以优异表现获得经济学荣誉学士,1979年在哈佛商学院以优异成绩获得MBA学位,1992年重返哈佛商学院获得DBA学位之后并任哈佛商学院教授,任职于哈佛商学院总经理及技术与运营管
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发起的“世界艺术史卓越学者对话·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文化”系列活动的来华学者之一,玛丽亚·洛于9月来华讲学,并接受了澎湃艺术的独家专访,她认为,肖像不仅仅是记录相似性,而是参与存在主义和哲学讨论——一幅肖像画的价值远超千言万语或一个名字。
17世纪末,法国出现了旨在启发幼儿心智的文学作品。20世纪,法国通过完善基础教育体制、公共事业建设和对科学、文化以及艺术的扶持,为孩童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后期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和自我完善的社会条件,实现了三百多年来蕴含在法国文学作品里几代人的设想和期待。
熊彼特被誉为“创新理论”的鼻祖——以创新来解释经济发展,熊彼特是第一人。1912年,熊彼特发表了《经济发展理论》一书。在这本著作里,熊彼特首先提出了“创新”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轰动了当时的西方经济学界。1942年,《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出版。
一提到创新,大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AI智能、或是无人汽车、数据中台,这种科技类产业。但实际上,“现代管理学之”彼得·德鲁克并不认为高科技才算是创新。德鲁克认为,高科技企业的常见模式是闪耀登场,快速扩张,突然跌落,直至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创新成功的概率及持久性方面,还不如传统行业。
自由、平等、博爱是18世纪资产阶级法国大革命时期提出的政治口号,这三个词全都提炼自法国启蒙运动——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事实上,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个价值理念在法国启蒙时代的确立,全都离不开中国智慧的支撑。
两位创新大师:熊彼特与德鲁克都是奥地利人。博览群书是两位大师的共同点。熊彼特的思想来源于他阅读的过去三百年间以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希腊文和拉丁文出版的,有关经济理论的每一本书和每一篇文章。德鲁克在德国汉堡学习时,读了好几百本书。
(七)第五章 小宇宙和生命世界除了月上世界和月下世界,还有第三个世界引起了近代思想家的注意,那就是人体这个“小宇宙”或“小世界”。近代早期的医生、解剖学家、化学家、机械论者等等都关注这个生命世界。他们探索其隐秘的结构,力图理解其功能,希望找到新的健康之道。
原标题:希望更多中国戏剧人也来读一读狄德罗(主题)——读《狄德罗戏剧》有感(副题)孙惠柱德尼·狄德罗是欧洲历史上一流的文化人,这位主编第一部大型《百科全书》的全才,在戏剧史上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