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9月13日,与袁隆平齐名、号称南袁北李,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山东农业大学)的小麦育种专家、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据百度资料,李振声,1931年2月出生,山东淄博人,中共党员,遗传学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刘国林 薛小东 泰安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作家陈启文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饭碗》以大历史观的眼光,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吃不饱饭、能吃饱饭到吃得好饭的历史线索,重点讲述改革开放时代打造好中国人的饭碗、端好中国人饭碗的故事,由此,从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中,提炼出宏大深刻的思想主题。
昨天写了水稻育种专家,今天再介绍介绍小麦育种专家,不然显的不公平。就其熟悉程度而言,水稻著名育种专家我只认识一部分,多数专家姓名是从会议,专家口中和资料上得知的,而小麦的著名育种专家我大多都熟悉,对他们更了解。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奠基人。曾经,外国人认为中国独立养活自己的前景堪忧,李振声和数百名科技人员深入当时的粮食中低产区黄淮海地区,向盐碱地要粮食……1993年,中国粮食产量提高1000亿斤,黄淮海地区就贡献504.8亿斤。
民以食为天,5月22日,是袁隆平逝世一周年,袁隆平一生都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是中国第一批“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现在的人们可以每天吃饱饭,可以说袁隆平功不可没,“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其实不止袁隆平一生都致力于中国粮食安全,还有许许多多的你知道名字或不知道名字的伟人在我们身边。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月24日在京揭晓,李德仁院士、薛其坤院士获得中国科技界崇高荣誉。其中,薛其坤院士来自山东蒙阴,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1999年设立,2000年首次颁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