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丝弦声声入耳,在密州大地飘扬。近日,记者走进诸城市蔡家沟古琴院,绿树掩映间传来阵阵悠扬的琴声,诸城派古琴第七代传承人钟珊正在向学生们传授古琴弹奏技巧,学生们遵循技法、依照琴谱,一首首婉转动人的古琴曲从指尖流出,吸引许多游客驻足聆听。
在我国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之际,10月17日,以“保护传承 守正创新”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1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博览会上现身,展现过去20年我国非遗保护成果。
人民网王凡非遗文化展演现场3。巴塘县委宣传部供图非遗文化展演现场1。巴塘县委宣传部供图非遗文化展演现场。巴塘县委宣传部供图让非遗“活下来”,让非遗“火起来”。1月30日,四川省巴塘县体育馆人声鼎沸、彩旗飘扬,2025原生态非遗展演如约而至,吸引了逾万名群众观看。
大美六安 “非”同凡响,9月25日上午,非遗采风行暨六安非遗体验日活动举行,20余名市主流媒体新闻采编人员、文旅达人深入基层,感受非遗魅力,了解非遗传承保护现状,宣传推介六安非遗,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今年适逢我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将以“保护传承 守正创新”为主题,全面展现20年来中国非遗保护的实践成果。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6月7日,江汉区人大常委会举办“代表有约”——“聚力非遗保护传承,助力建设文化强区”主题活动。江汉地区部分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家及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共商非遗保护传承大计,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创新发展。
曾悦之 本报全媒体记者 柳易江“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南宋词人辛弃疾描述的火树银花场景,近日在南昌凤凰沟景区得以生动再现。夜幕下,非遗匠人将铁液向天而击,满天星辰下,如泼金撒银,似天女散花,众人一片欢腾。
今天(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10日),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刮起了“国潮”风,许多非遗项目成了文旅香饽饽。但热闹背后,这些非遗却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在生产实践中发展壮大;有的凭借独特魅力走出国门。
中新网延边1月17日电 (谭伟旗 金乔)升级鱼皮画研学课程、开发新产品……为让中外游客沉浸式体验历史悠久的查干湖渔猎文化,徐毳近来十分忙碌。徐毳是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鱼皮画是当地鱼皮制品的一种。
“五一”小长假期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临夏县青韵砖雕传习所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拍照,感受砖雕雕刻工艺,体验传统文化魅力。临夏县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类34项,设立非遗工坊1处、砖雕传习所1处。
来源:【咸宁新闻网】本报记者 见博 通讯员 吕志海掌上咸宁报道“烧滚了长江烧滚了赤壁,烧得那家家都敲起了脚盆鼓……”5月15日,在赤壁脚盆鼓全民普及推广教育系统专场上,来自赤壁实验外国语学校的二十多名学生手持脚盆鼓起舞,并用赤壁方言唱起了赤壁家喻户晓的民谣《呼了》,稚嫩的童声传递
2025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1月10日,“非遗贺新春·2025豫园非遗大集”在上海文化地标豫园商城拉开帷幕。
为了让历经千年历史沉淀的非遗文化在晋源这片文化热土上世代相传,近日,太原市种植类非遗传习中心揭牌。太原市种植类非遗传习中心位于晋源区古唐街、晋祠公园南门一侧,集非遗展示、体验、传习等功能为一体,集中展示太原市及晋源区的国家级和省、市、区级多个非遗项目,打造晋阳特色农文旅商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