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表于最近的自然杂志,这是对其研究的肯定。我个人的观点是对病毒的探索是增强人类对病毒的理解掌握甚至控制的必经之路。而且这也是人类对生命机制的探究的最佳突破口。对此类研究我们必须持鼓励的态度。但是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此类研究所蕴含的风险。
近日,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在《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发表研究论文:Characterization of a mouse-adapted strain of ba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related coronavirus。
前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俗语道出了人才流动的常态。在科研领域,优秀人才的加盟往往能为机构带来新的活力。我国病毒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石正丽研究员,就在今年5月加盟了广州实验室。这位石正丽研究员,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病毒变异频繁、传播力强,不少国家疫情出现反弹。《环球时报》记者综合各方披露信息看,要弄清楚病毒是否来自实验室泄漏,疑点重重的恰恰是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生物实验室、该校公共卫生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拉尔夫·巴里克研究团队,这些机构和团队欠世界一个真相。
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8月16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华春莹向大家展示环球时报梳理的新冠溯源线索。16日,华春莹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环球时报》记者提问说:近日,媒体曝光了越来越多美国在溯源问题上令人疑惑不解的地方,比如对要求调查德特里克堡的呼声始终没有回应。
据武汉大学消息,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泰康生命医学中心严欢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以及华盛顿大学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提出了“人工设计病毒受体”的病毒研究新思路,有望在不依赖天然受体的条件下构建易感细胞模型,进一步助力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近10年前,一批中国的科学家,曾与一批美国的科学家,就探索冠状病毒对人类潜在危害,及早发现能引发大疫情的危险病毒,展开了平等信任的合作。当时,知道此事的中国学者,都认为这项与美国方面的合作,能为全人类的安全和健康做出贡献。
来源:中国新闻网 31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分别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5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83人。相比2021年,人数均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