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灭张士诚势力后不足一月,朱元璋便趁热打铁,于至正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二十五万,北伐中原!讲来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皆属反元同盟,是人民内部矛盾,相互攻讦情非得已。
说说明朝吧,在我的印象中,明朝一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朝代,说它强大吧,有明一代党争激烈,宦官专权层出不穷,官员贪污腐败,皇帝奇葩扎堆,老朱家的皇帝有农民出身,有造反出身,有自己当大将军的,有上战场被俘,有亲自守国门的,有炼丹修仙的,有赌气几十年不上朝,还有干木匠的,最后一个是自己上吊自杀的。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朱祁镇因情报失灵兵败瓦剌的事变。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袭扰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和王振亲率二十万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朝边境决战。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总计33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10 分钟)众所周知,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在桂林市,除了那山山水水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拥有着特殊的历史底蕴。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朝代,这个朝代创造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壮举。为了防止日军沿朝鲜半岛入侵中国,万历皇帝亲自拍板,派出4万大军奔赴朝鲜,上演了中国历史上可歌可泣的抗日援朝战争,打得日本人300年不敢觊觎中国。
明朝可能是大一统王朝中,国土面积最小的一个,鼎盛时有700多万平方公里,中期以后只剩下400多万。这也可能是对蒙古无节制扩张的一种反弹,朱元璋的子孙除了朱棣外,都对开疆拓土缺乏兴趣,边防政策以防守为主,几乎没有主动对外进攻过。
历史的选择,往往都是十分有趣的,很多事情,只要我们仔细研究思考,会发现它们发生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秦朝时期二世而亡,其实就是秦始皇选择太子的时候有疏忽,与此比较接近的,还有明朝时期的朱元璋,为何这么说呢?
这就是明朝,从开局到谢幕,神奇了两百多年。就算抛开这不可思议的开局和谢幕,只看中间这部分也是如此。不过,若论明朝最神奇的一幕,则必然属于号称“一代妖僧”的姚广孝——当然后来人家成功了,就成了“黑衣宰相”。
1,明朝是没有宰相制的,朱元璋设定了内阁制。2,郑和,原名是马之保,朱棣赐名为郑和,是一位太监,下西洋一开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3,朱棣当年迁都北京,修建了故宫等建筑,北京人民应该感谢朱棣呀。
大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紫禁城发生了一起谋杀大案。谋杀的对象是皇帝,作案嫌疑人是宫中的妃嫔和宫女,此案轰动一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起宫女暗杀皇帝案件,被称为“壬寅宫变”。(一)事件的诱因来自内阁首辅严嵩的手下赵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