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讣告,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于2月6日逝世,享年99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2019年9月29日,黄旭华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在颁授仪式上,黄旭华曾说:共和国勋章的光荣属于核潜艇战线的每一员。
约翰·罗杰·斯彼克曼,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位英国生理学家于2011年来到中国工作,建立了中国首个人类双标水实验室,中国成为继英、美、日等国后,极少数拥有双标水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天,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有278位;中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由2012年的324.
他是我国杰出的实验核物理专家为核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先后参与组织指挥6次核试验却谦虚总结自己“只做了一件‘补短板、堵缝隙’的工作”他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等奖项但他从未忘记初心“自己的前途始终要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2月7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
据航天科工四院十七所消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航天科工四院十七所原所长陈世年,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26日逝世,享年91岁。陈世年曾任航天重点型号总设计师。他长期隐姓埋名,为我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缅怀!
“我学的是核科学,就应该到搞核研究的地方去。边远不边远,无所谓。我完全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不去最艰苦的地方,谁去?”陈达院士的这句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汤晓斌永生难忘。陈达院士是汤晓斌的博导,也是一位“采摘”蘑菇云的勇士。
来源:光明日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两弹一星”惊天动地的背后,凝结了无数隐姓埋名的科学家的心血,以邹进上为代表的气象专家在“两弹一星”研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