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的支教接力中,先后19次带领实习支教团奔赴阿克苏各地,担任2000多学生的指导教师,其中700余名学生扎根新疆…对于西北师范大学刚刚退休的教师卓杰来说,这不仅是一串数字,也是一段回忆、一个过程,更是一张答卷。
民警冯义的最后一次护考。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郭薇灿 肖依诺 长沙报道“今年是我最后一次护考,我格外珍惜。”6月9日下午,长沙市第一中学考点外,听见2024年高考最后一场科目结束的铃声响起,民警冯义的眼神里满是不舍。校门口,护考交警们正严阵以待,一头白发的冯义在其中格外显眼。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1日讯 赵晓凤是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萃苑社区“晓凤义务理发室”志愿服务队队长,她坚持义务理发55年,带动志愿者300余人,服务群众15万余人次,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和环卫工人等,曾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好人”等荣誉。
陈佳洱教授,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主持研制了我国首台4.5MV静电加速器。陈佳洱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科研、奉献给了国家,让我们跟随《吾家吾国》节目主持人王宁的镜头,听陈老讲述他与加速器相伴一生的故事。
人世间最悲伤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看到一个73岁老人寻子的视频,非常感动也非常心酸。老人寻子30多年,从青丝熬成了白发,真的不容易。5月28日的河南郑州,一个从陕西西安过来的老人,拿着印着自己被抢孩子2岁时照片的“寻人启事”海报 ,面对媒体记者采访的镜头,痛哭流涕,悲怆发声。
辽宁西北,阜新彰武。黄沙松林边,一位老者在这里已巡护30多年。“虽然已经到了可以退休的年纪,但舍不得这片林子,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一直干下去。”60岁的护林员李东魁说。在新华社主办的“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闻摄影展上,一张摄于2013年8月3日的照片中,有护林员李东魁的身影。
“我三五年就回来,等着我吧!”1933年,江西省于都县车溪乡青年王金长,辞别新婚20天的妻子段桂秀参加红军,此后便杳无音信。90多年过去了,为了这句“等着我”,段桂秀无怨无悔,从青丝守成白发。如今,106岁的她还在默默守望——有一种爱叫等待“段奶奶,我们来看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