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治理的根本目的是要管控安全风险。”12月18日下午,在由南都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分享了对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现状的观察。他提到,AI在带来发展奇迹的同时,安全隐患也相继浮出水面。
大赛由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指导,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和信息内容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聚焦安全攻击、安全检测、安全防护三大赛道,聚集国内优势力量,有效发现、分析、应对大模型安全风险,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基础底座的安全可控水平,更好地促进北京市及全国大模型产业的安全发展。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高雅丽 见习记者 江庆龄“智能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专有特征,特别是认知能力。我们可以接受机器在感知能力方面超越人类,但对机器认知智能的研发,需要高度审慎。从科技伦理的视角来看,我们为什么要造出一个替代我们认知的东西?
中新网重庆12月4日电 (记者 刘贤)“人工智能在制造中的应用,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过程视角与以前要不一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表示,“过程数字孪生”使人们有可能认识进行中的、流动性的过程——个性化过程。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重庆演讲。
【来源:中国网】中国网9月28日讯(记者 王瑞芳)2024年9月28日,2024中国算力大会正式开幕。大会主论坛聚焦“协同共建,打造算力产业链”,解读算力产业政策,分享算力发展经验,发布重磅成果,探讨未来发展路径,搭建算力产业界深度交流的平台。
又一批大学生向着超级计算这一科学界的明珠发起挑战。近日,“2025 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在北京启动,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支高校队伍报名参赛。他们要挑战的赛题,正和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AI)有关。
近日,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现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提出,第二代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和对数据的训练来形成人工智能的,而纯粹靠数据驱动的方法必然不可解释、不可靠,因此即使机器人的智能还很低,但人工智能算法的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