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者,爱好也!书法者,因个性、见识、审美差异等,有其个人喜好也!书法亦讲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爱者衡爱,不爱者弃之如敝屐。(前为高清单字,后有高清完整作品,可以打印)本篇推介的《大字阴符经》,是褚遂良五十八岁时候创作的。原色纸本,21×394cm,96行,461字。
褚遂良《阴符经》抱瓮草堂本,大字墨迹,传为褚遂良书,纸本,楷书96行。他为此很形象地打了一个比喻,把唐朝应该直接管辖的地区比作“一身”,在“一身”之中,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等于自己的“腹心”, 各个州县如同四肢, 而 “四夷”则是身外之物, 或者说是他人手足, 与汉族地区没有多少直接联系。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上古奇书《阴符经》据说是轩辕皇帝所撰,信不信由你,因此又名《黄帝阴符经》。古书中假托为上古或先代名家所写的伪书,实在不胜枚举。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为三坟。《黄帝阴符经》为三坟之一。参黄帝阴符,首先要找到篡改最少的版本,因此我推荐欧阳询法帖版。为什么说欧阳询版最接近原本?明确这个问题,需要知道阴符的读法。三坟包括阴符的读法其实一样,都是用先天本体体验,不能用后天知觉思辩。
黄帝《阴符经》,一是黄石公《素书》。《阴符经》的出名,与苏秦有关,《素书》则与张良有关。苏秦凭一本阴符而建立不世奇功,苏秦是鬼谷子的学生,苏秦所读的太公阴符,并不是唐朝李筌从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到的《阴符经》,而是可能没有机会再面世的书,本篇不去究竟。
上一篇文章,我们题解了《阴符经·演道》篇的题目“演道”。我们认识到,道教之“道”源于道家创始人老子《道德经》之“道”,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主宰者,是宇宙一切开始与万事万物的演化者,后来道教的思想核心即为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