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共同体概念就是在重构国际传播秩序背景下,立足于批判西方现实主义国际传播理论立场,进行有中国特色的建构主义知识和话语重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传播领域具体实践的体现,是新时代有关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为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应从文明交流互鉴的视角,重思国际传播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在认识论上,提出要吸收儒家文明、东正教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等不同文明形态的传播观,超越线性传播模式,构建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融合全球化与本地化的认识论;
光明日报成都12月26日电(记者李晓东、周洪双)25日至26日,以“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为主题的第八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中央及国家机关涉外工作部门、主要对外新闻单位、各地国际传播中心、国内主要高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等150余人参加会议。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从阐述跨文化研究学科发展历程及其对于回应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内涵价值出发,分析跨文化交际与传播研究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四个主要途径,最后以“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例,进一步阐明跨文化研究对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创新国际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研讨会9月2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国内外媒体、高校智库的有关人士齐聚一堂,热议国际传播创新之道,助力更多中国故事“破圈出海”。中国新闻社9月21日在北京举行“创新国际传播 讲好中国故事”研讨会。
2主要包括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 Cultural Studies,Journal of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1月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传播学术年会于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会议由浙江传媒学院和中国新闻史学会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浙江传媒学院人文社科学部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20多所高校
光明日报记者 卢重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演进,激烈的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对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国际舆论场也在经历格局之变、话语之变、攻守之变。面对国际传播的新形势新特点,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