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海口10月21日电(陈英清)“在未来,人工智能将有很大的转变,人类不仅要努力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好,还要成为人工智能的好伙伴。”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21日走进海南寰岛高级中学,与300多名师生交流互动,分享成长经验以及对前沿科技的看法。
来源:【中国教育报】人工智能作为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高校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引领这一教育变革,还要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当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深刻重塑着我国高等教育格局。积极推动教育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成为高校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旨在开发和应用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随着机器学习、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创新不断引领着教育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为教育带来的变革正在进一步影响着教育的底层逻辑,即对教育全生态中不同的人与知识带来何种影响的问题。
人工智能正越来越多地融入科学发现,以增强和加速研究,帮助科学家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和解释大型数据集,并获得仅靠传统科学方法可能无法实现的洞察力。本文讨论了人工智能方法如何在整个科学过程中帮助科学家,以及在进展之外仍存在的核心问题。
一部新锐畅销书,名为《新未来简史》,提出这一观点,表述简述如后:3岁小孩曾看到过一次卡通骆驼画,便可以将博物馆中一条超长的腿骨轻易地认出是骆驼腿。而AI看了16000幅猫的图片和大量的猫的视频,花了一周时间,才勉勉强强把猫给辨认出来(吴恩达著名的“猫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