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核电青年员工吴倩香。中国核电供图一名山里长大的少数民族孩子,如何与核工业结缘?“什么是核聚变、核裂变?”“核电站有辐射吗?”2014年,中核集团秦山核电有限公司组织的一场核科普讲座走进贵州省从江县第二民族中学。在这次活动中,当时还是初中生的吴倩香第一次对核工业有了初步了解。
三个孩子 ,三种不同人生,马百娟辍学, 最终嫁人生子,徐佳复读上大学, 生活按部就班,袁晗寒则一直在与无聊对抗 ,追求精神的有趣,三种生活 ,都各自在寻找自己的出路,其实 ,在生活中 ,我们大多都是徐佳,不像马百娟那么贫穷,也没有袁晗寒那么富裕,按部就班 ,该工作时工作,该结婚时结婚,被车贷和房贷压牢 ,不敢轻易任性离职,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选择的生活和出路,面对马百娟, 我们会觉得幸运,而面对袁晗寒 ,我们又会羡慕。
来源:【安康日报-安康新闻网】潘定安近日,反复欣赏了李小可用镜头记录下的20年珍贵画面和拍摄感言,旬阳市兰坪小学淳朴善良的小学生面孔越发清晰。他长期关注并拍摄兰坪小学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感言,充满了深情与责任感,展现了摄影作为记录与传播媒介的独特力量。
在湖北恩施大山里长大的杨渊,妈妈也是一名乡村教师,因此,她深知山里孩子的求学不易,像妈妈一样当一名乡村好教师是她的梦想。2013年,杨渊考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泔溪镇太吉村小,如愿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能帮一点是一点,钱不是唯一。”谭家玥今年45岁,在恩施市区从事婚庆主持。2021年他回到老家木栗园村,将自家吊脚楼改造成乡村图书馆。职中毕业后,这个山里长大的孩子拼了命地往外跑,“想挣大钱回来为家乡做点事。”在外漂泊十余年,谭家玥没有等到属于自己的那笔“大钱”。做公益需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