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爱山街道警务人员向群众介绍网络反诈知识。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摄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老年网民规模日益庞大,早起一睁眼就刷朋友圈,短视频一看就是几小时,熬到半夜两三点只为追剧……与此同时,老年人沉迷网络、轻信网络谣言、被诱导打赏等问题不时出现。
据10月21日《法治日报》报道,短剧之风,卷至银发赛道。中老年题材的爆火,转变了短剧行业的业内观念:小鲜肉变成“老霸总”,同样能成为“流量密码”。老人对短剧中的离谱剧情乐此不疲,愿意每天花几个小时观看。
新京报讯 (记者郑伟彬)12月20日,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指导,新京智库、三河市康养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研讨会”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举办。会上,新京智库发布了《2024老年群体网络防沉迷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极目新闻 家住河南郑州的朱清珍奶奶1922年出生,今年102岁了,她年轻的时候就是“进步青年”,曾经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延安保卫战和解放战争。现在朱奶奶年纪大了,这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一点不比年轻人差,看到什么新鲜好玩的都想去尝试一下。
父母沉迷短剧成年轻人“心病”部分子女反映影响家庭关系 不少老人在短剧上花费颇多普通爽文拍成短剧,却在某种情况下成了“巨大的隐患”。在北京工作的崔先生近日最烦心的事就是母亲沉迷于刷网络短剧,不仅花了近万元解锁剧集,而且性情大变。“老年人沉迷短剧”已成为不少年轻人担心的社会问题。
2023年4月27日,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当地社区农家书屋内,志愿者在“手机课堂”上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图/IC photo熬夜看短剧,吃饭也不忘打游戏。近年来,越来越多老年人逐渐走出“数字鸿沟”,开始积极融入数字化生活。
【来源:舜网】黎青 作短剧之风,卷至银发赛道。中老年题材的爆火,转变了短剧行业的业内观念:小鲜肉变成“老霸总”,同样能成为“流量密码”。老人对短剧中的离谱剧情乐此不疲,愿意每天花几个小时观看。刷短剧不仅“劳神”还“伤财”,有人刷爆银行卡,有人手机被设成青少年模式。
2021年12月7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竹西街道竹西社区的党员志愿者在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图/IC photo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娱乐形式不断丰富,短剧(即网络微短剧)、网络游戏等成为了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上预约“犯难”、被二维码“绕晕”、算法推送“成瘾”……随着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一些老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场景中面临操作困难,犹如陷入“数字迷宫”。数字化浪潮中,如何让老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其中约1.7亿是网民。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逐步加速。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完成1735家网站和App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这为更多老年人“触网”提供了有力支持。
编者按一刷短剧就上头,一点链接就买买买,被忽悠旅游,一不留神还整了套房……对,没错,这说的就是咱爸妈。最近不少年轻人都在吐槽:自己躲过的“电子鸦片”和网购欺诈,却都被沉迷网络的父母全盘接收。一次次的善后让他们不胜其烦,想跟长辈们说,沟通又出现了障碍。
北京日报客户端 每到寒暑假,大学生就会成为村里的“网络技术红人”。今年,不少人发现,除了充话费、调音量、换铃声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爷爷奶奶们卸载App。有的手机足足安装了170个应用,能占据7个手机桌面,但郁闷的是往往好不容易清理完毕,很快又会冒出新的。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近来,短剧市场迎来一波中老年热。中老年剧在短剧榜单中纷纷“屠榜”。爆款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上线半月,累计播放量便高达5亿次。《保洁老妈无极归来》中,身家百亿的27岁霸总爱上45岁保洁阿姨的狗血剧情引发网络热议。
近期,以中老年为主角、瞄准中老年用户的短剧异军突起,霸榜了多个短剧榜单。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国内50岁以上人群的全网渗透率达26.5%,人群规模达3.2亿人。但大量微短剧采用的订阅模式,也引发不少乱象,比如给不熟悉网络的老年消费者制造付费陷阱,且投诉难、退费难等。
2024年10月9日,一位老年人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使用手机上网。图/IC photo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网络防沉迷、游戏防沉迷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4年8月在京发布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