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剧情发生在一九三五年河北某县杨各庄,杨喜儿和王大春都是地主黄世仁家佃户的儿女,二人相爱,杨家和王家为二人定下婚约,喜儿的爹爹杨白劳欠下黄世仁的租子外出躲债,除夕之夜喜儿期盼出外躲债的爹爹回来欢欢喜喜一起过个年。
说起白毛女,从前音乐课学到那两句“北风那个吹”“扯起三尺红头绳,给我戴起来”,就连钢琴旋律我都还有印象,后来听父母提到杨白老喝农药。我很好奇杨白老是谁?他为啥这么想不开要喝农药?早年的事情总是难免模糊错乱,本身这个故事也在演变或误传,以上都是对白毛女的第一印象。
《白毛女》剧本通过杨白劳、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和喜儿在八路军的帮助下真正获得翻身解放的故事,揭示农民与地主两个阶级之间尖锐的矛盾,控诉地主剥削的罪恶,宣泄贫苦民众对地主的仇恨,并通过描叙民众在新旧社会里不同的遭遇,形象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影片《白毛女》,讲的是地主黄世仁霸占贫农杨白劳女儿喜儿的故事。欺男霸女的事,黄世仁当然是坏人,杨白劳当然是好人,好人一般才受坏人欺压。有人考证,杨白劳当然是坏人,黄世仁当然是好人——拿文艺当史实,这是很扯的一件事。
芭蕾舞剧《白毛女》,是1964年由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改编,艺术指导黄佐临 ,编导胡蓉蓉等。舞剧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文革中八个样板戏之一。
歌剧白毛女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1945年初作于延安,同年 4月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后在解放区各地陆续上演,深受广大人民和八路军官兵的喜爱。
在《讲话》精神的指导下,革命文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深入农村、工厂、部队,开展了大规模群众性文艺活动,创作出一大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如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新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京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延安乃至解放区文艺园地出现了百花争妍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