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一枚来自贵州西北农村的打工妹。嗯对,就是老广俗称的“捞妹”。“捞妹”这个词,我是到了广东才听说的。2010年我从贵州老家来到广东茂名读职中,饭堂的叔叔阿姨喜欢管我们外省来的同学叫“捞仔”、“捞妹”。
专副刊部记者透视情感本质职业戳泡泡爱好者最近大家的朋友圈被一部热剧严重刷屏,对,就是《欢乐颂》。五个女人一台戏,制造出不少金句。被讨论最多的是个新词——捞女,从富二代曲筱绡嘴里吐出来时,伴随了一脸大写的不屑。
她们大多在农村长大,学历不高,为了生活她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广东这个号称“世界工厂”的地方,在这些女人中,她们大多数人因为没有什么技术和学历,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只能选择工厂,靠着双手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虽然枯燥无味,但却能赚到钱寄回老家,这就是她们最大的念想。
相识是缘,相逢是歌!来德x堂上过几堂声乐课,也参加过几次聚会活动!感觉非常棒,学唱水平也有不少提高!德x堂是个好地方,也是个大雅之堂,君子之地!不过,最近在学唱歌的间隙时间里,偶尔听到个别歌友在谈论含有“捞仔”的话题,心生很不愉悦和感到异常愤怒和遗憾!
汕头是位于南方的经济特区城市,但是经济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有一定的外来人口。在汕头的大街小巷,多是本地人口居多,这与汕头的经济产业有关,汕头的经济产业多集中在制造业的工厂一类,外来人口寻找工作也只能多集中在制造业。
#粤语挑战赛#粤语听得多了,肯定少不了听到人说 “个捞头”、“个捞妹”... ...类似的用语,语气带有着一丝傲慢,也许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自信、也许是土生土长的傲气、也许是不喜欢北方人来到粤语地区生活等等... ...
看看几个大城市对外地人的称呼,真叫人目瞪口呆!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本来该最具有包容性的大城市,却有不少人对外来人员充满歧视、甚至于敌视,这种情况不仅在大城市存在,而且还在向二三四线城市漫延。中国社会,随着这多年的发展,整体水平有了提升,但区域差异似乎也越来越大。
说广州是地域文化非常浓的一座城市,是一座外省人难以融入的一座城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觉得我是有有发言权的,下面就用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明吧:98年6月我从武汉的一所财经类大专毕业,恰逢98年洪灾。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人似乎习把广东以外、讲普通话的,称呼为“北佬”、“北妹”、“捞仔”、“捞妹”,这些“广呼”,有没有歧视的意味呢?多少有一点吧。20年前,到过顺德生活的人,可能会感受过“德骂”,会发现“德骂”比“广呼”更多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