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东北,脑海中总会想起冰天雪地的大世界,其实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火炕”。作为东北地区的传统产物,它早已深入到了当地人的生活当中。不,不仅是东北,西北、华北的农村地区,炕也是他们最有代表的取暖方式。毕竟暖呼呼的炕,没人能拒绝。火炕床所提供的作用,不仅仅是卧室这么简单。
冬天里来东北旅游,如果不睡一睡东北大炕,你等于没来。东北大炕都是火炕,与外屋地的大灶坑相连接,烧火做饭时烟就从炕下面的炕洞子通过,于是炕就热了,当然冬天里仅靠烧火做饭来把炕烧热还不行,还要在炕洞子里烧柴。
我的家乡在辽东大山里,我八十年代离开那里时许多乡亲们还住的是石头泥草房,许多老户人家都有这种老式的炕柜,这种柜子应该是当年年青人结婚的大件摆设,其做工很严谨,用料讲究,整个面料是东北名贵树种“刺楸”的,现在“刺楸”几乎绝迹了。它分为上下两层,上面可以当“对箱”使用,开口有两个向上掀起的盖子,关上盖子上面可以“叠被格”就是摞被子褥子。柜子下层是一个相当于“炕琴柜”,里面装衣物等物品,左右两开的小门,中间有一立木档是活动的,可以随时取下。此柜通由“八分板”做成,坚固耐用,几十年也不变形,面上的门锁、箱锁及合页都是黄铜材质,永不生锈,想当年能置起它恐怕也是需要不少银子的!
1木头板凳这种板凳不是用钉子的,坐起来也十分结实。唯一有一点儿不好就是,坐时间长了凳子会起小毛刺,十分扎手。2木头箱子每家每户都有木头箱子,但里面放的都是什么,小编现在也不清楚。每个箱子上都有那个年代最安全的锁,作用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保险柜。
二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手艺人,他还有个外号叫“二老板子”,过去在我们东北,老板子就是生产队赶大车的。赶车的“老板子”虽然从外号就能看出二舅的出身,但那只是二舅的身份之一,因为那时候赶大车虽然区别于干其他活的人,不过也算不上什么手艺,真正叫手艺的那得有拿得出手的功夫。
40年过往也掩不住那纯朴的记忆,还记得那些陪伴我们一起长大的土坯房老家具,鸡毛掸子热炕头吗?它们仍然在老地方等着你,不离不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记忆中的炕琴、炕柜、地桌吧!10年后也许你就再也见不到的了!村子里已不多的土坯房,多年不住人,墙体已开裂,当作下屋(仓房)使用中。
睡过这个的东北人都关注进来冒个泡儿,签个到。想歪了的自己面壁思过去,今天晚上别睡了!号外小编谈谈东北的炕文化由火衍生而来的火炕,既是人类生存状态的一次革命,又繁衍出形形色色的炕文化。在北方各民族的栖息地,火炕始终与他们生死相依,日夜为伴。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李家欣 “清水河边有歌声,我急急忙忙走过去……”悠扬欢快的歌声从排练室飘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的村民们身穿特色民族服饰,闻歌起舞。达斡尔族传统非遗摔马跤。
当胡子,不犯愁,砸窑绑票真自由。吃喝嫖赌敞开乐,花钱好似江水流。有枪就是天王老,又跨合子又采球。研究东北清末民国历史,不可能绕开胡子这个话题,其中涉及到了东北的社会人文、金融经济、哲学宗教等方方面面,是分析探讨东北综合文化的重要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