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伪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早开始的应该也就是反串了,男人扮成女人,跳着女人们才擅长的舞蹈,用着女人的腔调唱歌,但是这些也只是艺术表演罢了,这些演员们下了舞台就还是纯爷们,走路说话也都会回归正常,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是没有什么才艺的只是长得漂亮的男人开始了“伪娘”之路,而且还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一直到现在的一发不可收拾。
1999年在山西灵丘县,因不堪被一名“混混”勒索、欺辱,男子姬某才持刀砍向了“混混”的脖子..随后,姬某才逃到了内蒙古包头,为隐藏身份选择“男扮女装”,当时二十岁出头的他,留起长发,扎起辫子,还改了一个女性的名字。
“男扮女装”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认同者有之,持反对声音者有之。鲁迅就曾强烈讽刺过这一“伪娘”现象,认为戏剧中“男扮女装”是一种丑态表现,既是对性别的扭曲,也让中国传统文化蒙羞。从心理学上来看,“男扮女装”就是“易装癖”,属于典型的心理错位现象。日本的一位16岁男高中生沉迷于“男扮女装”,且扮相甜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吸引了无数粉丝,在网上迅速走红。
个人喜好当然可以随意发挥,只要不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不做出有害于他人的举动,那就爱咋咋地吧!做你自己,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啦!然而,如何才能在大众面前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呢?成功之路岂不是什么人都盯着看么?即使现在这个倡导多元化的社会里,审美观也应该是丰富多彩啊!
话说,因不认同自己原生生理性别而选择变性或成为跨性别者的人,近年并不鲜见。今年26岁的Issa Ismail是来自美国底特律市的一名理发师,虽说她出生时在生理上是女性,但她一直都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感到十分苦恼。
头评 黄岸近年来,不管是影视作品、综艺节目,或是宣传照片、广告拍摄,越来越多的男明星都纷纷抛下偶像包袱,尝试跨越性别界限。事实上,反串历来是艺术经久不衰的主题,不管是戏剧、影视作品、相声或是大型表演,都有反串元素存在,也留下不少经典之作。
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生是男儿身,却心是女儿心,一种性别,双面人生。相比较于正常人,他们无时无刻都在为自己的性别而感到困扰,这种困扰甚至是从性别意识出现时就已经出现,在学术界,他们有一个特定的名词——“跨性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