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王府井百货的一个地下室里,藏着一个穿越时光的小社区。从王府井商区走进里边的地下室,一出楼梯,似乎一下穿越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走在细窄的胡同道上,两边是各家人的住宅,花盆和大白菜整齐地放在窗台下,旁边停着一辆家里唯一的二八自行车。
2016年2月26号,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为了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考古人员在这里打下了第一个探孔,这也是新世纪以来北京市最大规模的一次考古发掘。4个多月的地毯式勘探后,深埋地下的一段城墙夯土被发现。城墙找到了,接下来的问题是,这座城是什么时期的?又是谁建的呢?
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满眼都是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但就在王府井百货大厦的地下二层却藏了一座“地下北京城”~ 它就是——和平菓局 刚进门就被吓了一跳,这里并不像一个商场,分明就像一座城!而且是一座充满老北京味儿的城!
北京市百货大楼是北京很早的百货大楼,有“新中国第一店”的美誉,也是外地人来北京必打卡的商场之一。再现了北京的一些老胡同和经典的生活场景,里面有邮局、火车站、还有各式各样的童年玩具,既有老北京的记忆,也有很多80/90后的童年记忆,是一个很适合拍照打卡的网红景点。
南端永定门,北端钟鼓楼,贯穿老城南北,这是北京城的“脊梁”,更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我第一次发现“中轴线”,是20年前登到景山顶上的万春亭时,往南看,故宫的神武门、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午门、端门、天安门,以及再往前的前门,都在笔直的一条线上。
新华每日电讯阎天雷制图每日一评:包容地下生存方显北京之“大”整治和规范地下室的确有必要,但整顿不等于全部清理,整顿的目的,不是把人全部赶走,而是让人住得更舒服、更安全 冯慧文 租住在繁华都市里的地下室,是不少“北漂”都有过的经历。
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海亮)共话“十三五”,同绘新蓝图。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公众参与活动自4月21日启动后至昨天正好半个月,截至昨天17时,建言“十三五”共有来自18个省市的5439人参加,收到建言1581条,问卷4665份。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句谚语是北方地区一句流传甚广而且颇为久远的民谚,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句民谚到底是怎么来的哪?这里有一个民间传说:元朝末年间,在北京、天津地区有一条恶龙,常使这里发生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生长,颗粒不收,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回今生的擦肩而过!每一个身在北京的你都与北京的前世今生有着莫大的缘分!带着这份难得的缘分,小北带您走进北京城的前世今生,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机缘,好好感受一下吧。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它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有20多个别称。
刚来北京的时候,地铁还只有一号线和二号线,到郊区的公交也很少,当时第一次看到单位的地址,北京德胜门外朱辛庄,就以为在德胜门外很近的地方,哪知道从德胜门坐上了345路公交车,一个多小时,一直坐到了村庄之外的村庄才是“朱辛庄”!
城池,是城垣和护城河的统称,设立城池的原因无外乎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要素。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其城制几乎完美呈现《周礼·考工记》中关于国都规划的蓝图,是研究中国传统城市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