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祠,作为家族的门面和标志,它往往是村落或集镇最宏大、最庄严的建筑。一座高耸气派、富丽堂皇的祠堂,就是一个家族的排场和气势。但如果要说在天柱地区,哪座祠堂规模最大、设置最全、保存最完整的,那无疑是远口吴氏总祠。
公元 706 年,官至左台监察御史的吴少微移居安徽省休宁县凤凰山。自 1253 年其后裔吴赵迁居北岸以来,吴氏家族便在此繁衍生息,并于 1382 年始建了吴 氏宗祠,形成了北岸左台吴氏,坐落在北岸村中央的吴氏宗祠,1826 年由吴应晟 集资重修,坐南朝北,气势恢宏,系中华吴氏现存安徽最大的宗祠。
来到广西,除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外,一座千年古镇同样让我流连忘返,她就是黄姚古镇。除去对于漓江山水甲天下的印象,大概只有贺州的黄姚古镇才能令我流连忘返,它的静溢,它的神秘一次又一次的吸引着我,就算是多次往返的走到它的身边,与它进行多次亲密接触都觉得不够。
2021年7月17日,山东大学、山东齐鲁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学院等几家高校到贵州远口吴氏总祠作为民俗学会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乡土社会研究基地举行挂牌仪式,今后远口吴氏总祠将作为几家高校的重点研究基地,参加挂牌仪式人员有: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蒙、贵州师范学院李生柱教授、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朱振华、姜晨教授、刘鑫教授、朱丽娟教授、吴国仕、吴世平、吴位清、吴述铨、吴和平、吴谋勇、吴晓宏。
11月13日,天柱县远口镇中心幼儿园组织大班小朋友们,到天柱县远口镇“吴氏总祠”开展 “探宗祠之秘 育文化之苗”为主题的参观宗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在远口镇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吴展和的带领和解说下,孩子们参观了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吴氏祠堂。
不管是宋版的《百家姓》还是最新的人口统计排名,吴姓都是实打实的望族大姓,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且在当地形成一定规模的聚居区,浙江仙居就是他们一个比较大的聚居地,在这些重视宗庙建设的地区,修建家族的宗祠自然也是头等大事,仙居吴氏也不例外。
【原文提示】作为泰伯后裔,当年的吴氏“三上公”筚路蓝缕开拓了汉坑村,秉持吴氏始姓祖的“三让”“至德”高尚情操,德高人寿,深得清皇恩赐“升平应瑞”与“流芳百世”“圣旨”牌坊。这次珠海吴氏宗祠调研,我们走访了斗门区、金湾区和中山神湾等地六座宗祠。
所谓祠堂,这源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文化,不过,祠堂既可以是宗族祠堂,也可以是历史名人的纪念祠堂,二者有本质的不同,一般来说,常见的祠堂,主要是前者,即宗族祠堂,广泛分布于城市乡村,特别是一些古村落中,是研究古村落文化的重要佐证。
2008年,江西赣州南康市政府极力打造南康百家姓和谐城,和谐城位于南山森林公园, 从2008年筹建开始,历时三年,百家姓和谐城的建立成为独树一帜的寻根问祖、启迪后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对弘扬姓氏文化,展示姓氏古今风云人物,理清姓氏渊源和名人轶事,都有积极的承前启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