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而骄奢淫逸、贪图享乐,则必然导致腐败,走向失败。它的主要功绩,在于积有限之社稷资财,以兴家业,繁吾中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吃苦耐劳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了人类的伟大奇迹。
唐代宗时期曾发生过一起严重蝗灾,监察御史陆贽拟了一封诏书——《蝗虫避正殿降免囚徒德音》,部分内容如下:"夫人事失于下,则天变形于上,咎征之作,必有由然。自去岁已来,灾沴仍集,雨泽不降,延历三时,虫蝗既臻,弥亘千里……本其所以,罪实在予,百姓何辜,重遭殍馁......朕避正殿不御,
明清时期对任意浪费、糟蹋粮食的行为便多有惩治。据《明代史话》载:明朝初期,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对于历代君主纵欲祸国的教训极其重视,其称帝以后,“宫室器用,一从朴素,饮食衣服,皆有常供,唯恐过奢,伤财害民。”他经常告诫臣下牢记张士诚因“口甘天下至味,犹未厌足”而败亡的事例。认为“奢侈乃丧家之源”“节俭二字非徒治天下者当守,治家者亦宜守之。”
【读史札记】宋代是一个商业经济空前繁盛,物质生产水平获得极大提升的历史时期。包括粮食、蔬果、肉类等在内的各种饮食物资相对丰富,加之随着海外贸易往来的日益勃兴,饮食文化交流渐趋频繁,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饮食生活。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他们当年如何节约粮食、惩治浪费行为呢?明代余继登《典故纪闻》中记载,明成祖朱棣一日上完早朝后巡视皇城,见太监用白米喂鸡而勃然大怒,他训斥曰:“此辈坐享膏粱,不知生民艰难而暴殄天物不恤。论其一日养牲之费,当饥民一家之食,朕已禁之矣。尔等职之,自今敢有复尔,必罚不宥!”
孝元皇帝.刘奭:西汉第十一任皇帝!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为人柔懦简释:孝元皇帝公元前48癸酉年,孝元皇帝初元元年,春天正月,葬孝宣皇帝在杜陵。三月册封确立倢伃王氏为皇后。用公有的田地以及皇家园林来赈济贫穷民众复产业,把种子和食物借贷给贫穷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