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之际,我们时而会邂逅些许难以相与之人。他们或许在表面上瞧上去颇为正常,然而于内心之深处,却隐匿着某些鲜为人知的“幽暗”特质。此类特质不但对其自身的行径有所影响,亦有可能给我们带来负面的作用。今时今日,我们便来探究一番这些“黑暗型人格”的特性,还有怎样去识别并应对它们。1.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詹红兵说过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有一种人,你同他打交道,常常会感觉到无端的沮丧和受挫。我权且将这样的人称之为有毒的人。人生,就是关系的交响,有人来渡你,有人牵引你往下坠落。一个人如果对关系不加筛选,容易陷入泥淖里。
.ZHANG Wenjuan, ZHANG Hui. Analysis of the two-sided nature an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dark three.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2014:38-47.
研究人员邀请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安非他命使用障碍的人参与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无名指都有一个特征!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右手进行详细扫描,并进行多项心理评估,当中有一项是「暗黑三角人格」测验,评估他们对于自恋、自负、反社会的特征,结果揭露无名指长过食指的参与者,跟精神疾病和反社会人格有明显的关系。
视觉中国交汇点讯 日前,“2024艺术学科研究前沿十大热点词”发布,“艺术疗愈”一词入选,热度极高。消息一出,有如巨石投水,旋即引来广泛关注。有人直言,“艺术疗愈潜能巨大,但市场乱象亟待匡正”,还有声音指出,“艺术只是外壳,背后的心理治疗才是需要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