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大会通过一整天紧凑的日程,采取“现场观摩+工作会议”的形式召开,既是对全市园区工作的大检阅、大交流,也是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总动员、总部署。“这场大会,让我看到成都对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非常强。
本报记者 陈雪波 卢志坤 成都报道6月12日,总部位于成都的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在马来西亚的门店正式开业,有醒狮为其助兴。狮子身后的店头上,印着两台蓄势待发的工业机器人。这个店也是这家中国工业机器人公司的第一家海外门店。
封面新闻获悉,天虎科技联合成都科技推出《寻找成都AI“向新力”》专题,本期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第四季度成为成都多款人形机器人的集中发布窗口期。人形机器人因其高度模拟人类形态和行为的能力,被视为未来智能生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诺普机器人。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8月8日,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卡诺普)的展厅里,工作人员正在安装一台全新的双机机器人。它的“头上”睁着大大的“眼睛”——摄像头,两侧长着一双机械臂,摆出左右开弓的架势。“通过输入人工指令,它便可以直接自动焊接。
如何更好地满足上下游企业的需求?目前企业发展还要寻求哪些帮助?参加完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刚回来一周,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副总经理邓世海马不停蹄地梳理出了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找问题、寻对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他也更有信心了。
龙年新春开年,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成都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内,工业机器人领域相关企业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来自海内外客户的订单正加紧生产交付。该功能区规划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约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600余家,重点发展以智能机器人、数字通信为主导的新经济产业集群。
春节假期刚过,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尽。成都市成华区各企业已按下复工生产“快进键”,吹响开年抢跑“集结号”。2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访了成都机器人产业园,从繁忙的工厂车间到紧张施工的工地现场,从忙碌的办公室到充满活力的研发室……产业园内企业迎来了复工复产的热潮。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春节假期刚过,巴蜀大地上一片繁忙。在成都市成华区,从工厂车间到施工现场,处处营造着“开年即冲刺”的浓厚氛围。2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成都机器人产业园进行一线探访。“春节期间,我们累计接到订单100台左右。
来源:【红星新闻网】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2月22日报道龙年春节假期刚过,成都市成华区各企业、各项目建设现场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大家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奋力推进公司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Ta们在忙些啥?
产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成都提出,要通过园区优化强承载、产业集群提能级、科技创新促转化、 扩权赋能增活力、尊商重商优环境等方式,实现“特色立园、企业满园”。如何以园区“一子落”,带动成都经济“全盘活”。一起来看。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寇敏芳今年初,四川提出全面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预计到2027年,制造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超过6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将突破90%,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自2022年底ChatGPT引爆科技圈,国内外掀起“百模大战”,机器人产业加速狂飙……人工智能正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头雁产业。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7月,自动驾驶“萝卜快跑”在武汉的实际应用引来全网围观,订单量同步爆发式增长。当月,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先后发布行动计划和方案,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等融合创新……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