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腔隙性脑梗死】这个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腔隙”一词最早由法国医生提出,用来描述脑组织的病理术语,意为很小的囊腔。【腔隙性脑梗死】的定义是脑部毛细血管发生堵塞,由于大多数患者没有临床表现,一般于脑CT或脑核磁检查时发现,病灶直径 3~15 mm。
很多患者体检查出腔隙性脑梗,很纳闷,自己明明好好的,神志清醒、语言流畅、活动自如,怎么就脑梗了?虽然腔隙性脑梗短时间内不会造成危害,但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的人来说,提示小动脉可能已经出现了动脉硬化,更需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中医临床上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比如高血压患者,我在辨证之后经常用到清肝降压方,搭配外用的足浴方;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 是脑深穿枝微小动脉缺血性梗塞后,留下了微小的不规则腔隙,因此称为腔隙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多见于55岁以上的人,这些人往往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发病较男性晚,一旦发病症状较严重。腔隙性脑梗塞发生的部位不同,症状也不相同。
要想知道腔梗是不是脑梗死的前兆,是否会变为脑梗死,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腔梗,什么是脑梗死。目前认为小动脉硬化是其主要病因,而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家族史等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发病后可出现局灶性症状如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偏瘫、共济失调性偏瘫、或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等症状,通常症状轻微,体征较为单一,预后较好,多无如头痛等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