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东话,想必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些了解,事实上山东各地的方言都是官话,但差异还是很大的。青岛话中,女孩叫做“大嫚”,吃饭叫做“dei饭”,大孙子叫“打森呃”,而烟台话与威海的方言也大差不差,别说外地人,其他地方的山东人听得都一脸问号。
方言,记录了我们从哪里来,也记录了我们在哪里生活过。随着威海旅游日益火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他们大多不太熟悉威海话,但也对此津津乐道,威海方言俨然成为一张城市名片。分布在威海市辖区内的汉语方言,称威海方言。威海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中的胶东方言。
说起方言,山东话确实好像谁都能说上几句,外省小伙伴总是觉得山东话好学又普遍…中原官话区的山东人不愁前路无知己,因为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河北、山西、陕甘宁,乃至青海、新疆都分布着1.86亿中原官话同好。
《国风.秦风.晨风》云:“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其中的苞栎,应该就是今天所说的桲椤的最早记载,章炳麟在《新方言.释植物》指出:“今登、莱、青人谓栎为柞,或谓之苞栎。
你别看山东省面积小,总共才15万平方公里多一点,但一个省就跨着三大官话区。你出了山东去到其他省区,各地域之间,口音都会有差异,比如成都话和重庆话,辽宁人和黑龙江人,细听还是有点不一样,但毕竟是在同一个官话区,不太熟悉的外地人去了,乍一听,一般听不大出来,大概就认为,这就是四川话,这就是东北话等等。
威海网讯 “夜儿过晌,我弄个手电棒子,拿着去抓张了歪子……”19日下午,在威海七中举办的趣味方言PK赛上,这道题目以其浓浓的方言味道,在引人捧腹之余,也让大家深深地感受到威海方言的魅力。 那么,身为威海人的你能读懂这个方言段子么?
众所周知,从人类文明诞生起,沿海地区的渔民便大多都是靠外出打渔为生,当他们排好队伍在辽阔的海上出行的时候,你很难想象他们是用一种往下沉的语调说话,只有将声调上扬,才能使声音发的更大,传的更远。从二声调看威海人很有文化,你get到了吗?
#新作者扶植计划 第二期# 最近人们对山东的议论总是不少,90年代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国内第二,可后来被江苏反超,二者差距越来越大,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凭空少了三席,乳山、高密、蓬莱消失在百强县名单,每年数十万人才外流,成人才流出第一大省,好像每一个都是吐槽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