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装酷似糖果,让摔炮的安全隐患更加隐蔽。2019年2月14日,山西运城北站,安检队员在严格对春运返程旅客进行安检。图为执勤民警对查获的摔炮视频拍摄,固定证据。图/IC photo文 | 夏研“生产厂家你们出来,做摔炮就做摔炮,你别搞得跟糖一样,搞得小孩子拿嘴咬,砰的一下。
导 读从去年(2022年)1月1号起,本市已经实施全域禁放烟花爆竹,今年将继续严格执行全域禁放政策。但最近,有市民通过北京交通广播新媒体平台反映,看到有未成年人拿摔炮、烟花棒等玩耍。这些产品从何而来?又有哪些安全隐患?
新京报讯(记者 彭镜陶)春节期间,北京市小区内、公园里,许多家长带着孩子玩着摔炮,有的放到地上用脚去踩,有的用力往地上扔,玩得不亦乐乎。据了解,大部分市民是从网上购买的摔炮。对于安全方面,家长们普遍认为这种摔炮没有什么危险。
记者从消防部门了解到,摔炮个头虽小,但成百上千的聚集在一起,发生碰撞后会产生巨大爆炸。临近春节,记者在某小区看到,有家长正带着孩子玩摔炮,五六岁的孩子一会儿把摔炮放到地上用脚去踩,一会儿用力往地上扔,玩得不亦乐乎。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夏芷琪春节里,烟花爆竹让喜庆的氛围感拉满,可燃放烟花爆竹暗藏危险。这几日,去医院急诊的大部分人是烟花爆竹伤患者。如何避免被烟花所伤?燃放烟花时不慎被炸伤,怎样急救?这些急诊故事将给读者启示。
春节期间,网上掀起了一股“仙女棒”热,引得众多网友争相效仿,但各位童心未泯的小仙女、小哥哥要注意了, “仙女棒”、“摔炮”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近期,长治东站派出所民警开展安检查危督导工作时,当场查获出了烟花、“摔炮”等易燃易爆物品。
新春佳节,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涌入市场。近日,四川成都,一女子表示,家人购买的某摔炮包装与奶糖相似,自己不慎误食后被炸伤口腔,满嘴都是火药味。新闻一出,话题#女子误把摔炮当奶糖吃炸伤口腔#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起网友热议。问题:为什么有的摔炮包装像奶糖?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