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3月13日专电(记者袁雪莲)“体重330克,喙长28毫米,翅长330毫米。”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工作人员日前在滇池海埂大坝,对即将回迁西伯利亚等繁殖地的红嘴鸥进行抽样体检,并佩戴环志。进入3月以来,昆明越冬红嘴鸥的陆续北迁,飞回繁殖地。
近日,东非蝗灾已进入印度境内,全国很多网友都在担心蝗灾会从印度经孟加拉国、缅甸入境云南,我想说的是真的不用担心,云南那几十万只从西伯利亚飞行6000公里而来的海鸥因为没有游客喂养,都快饿疯了,面对扑面而来的东非蝗灾,不知道它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新华社昆明3月21日电 通讯|从昆明到西伯利亚:六千里人鸥情新华社记者庞明广 王墨盈 何春好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过茂密的水杉林,洒在滇池宽广的湖面上时,张利云已经骑着电动车,载着满满一大袋鸥粮来到岸边,与来自远方的“老朋友”红嘴鸥准时相会。3月20日,游客在昆明海埂大坝喂红嘴鸥。
种群数量 去年12月2日,科研人员给来昆越冬的红嘴鸥配备了一批高科技“新装”——它们身背实时传输卫星定位信号的GPS“小书包”飞回天空,成为“海鸥去哪儿”探秘活动的主角。近一年时间过去,34只“身负重任”的红嘴鸥总共传回了32000多条信号,准确记录了族群迁徙的轨迹和繁殖信息。
记者 袁野 见习记者 刘志坤 实习生 周玉琪连日来,习惯在济南孟家水库附近游玩的市民,被天空中飞舞的一群群海鸥吸引:迁徙返回西伯利亚的海鸥已经将济南孟家水库、大明湖、玉清湖等水域作为迁徙中转地。泉城为何能频频吸引候鸟们驻足光顾?
滇池是中国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也是红嘴鸥重要的越冬栖息地。每年10月,数万只红嘴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等地,向南飞越约3000公里,来到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滇池水域越冬,直到次年3月,才陆续返回北方繁殖后代。研究显示,每年冬季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约4万只。
新华社昆明3月29日专电(记者袁雪莲)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在昆明越冬的约4万只红嘴鸥近日已经飞离昆明,回迁西伯利亚等繁殖地。29日上午,记者在昆明越冬红嘴鸥最大的栖息地草海海埂大坝看到,滇池浩瀚的水面上零星点缀着百余个“小白点”,小小的身影随着波浪起伏摇晃。
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报道称翠湖公园市民选用面包投喂红嘴鸥,对湖面造成了污染。昨日,本报记者到翠湖公园、海埂大坝进行走访,发现仍有售卖面包的现象。有市民提出疑问,称面包主要成分是面粉,为何不能投喂给红嘴鸥?
海埂大坝,人鸥和谐。记者孙瑞婷/摄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孙瑞婷“再见,老朋友!”3月14日,海埂大坝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送行活动,昆明鸟类协会的工作人员通过为红嘴鸥环志,组织志愿者与游客喂食海鸥,为这些即将离开昆明飞往西伯利亚的小精灵进行最后的“送别”。鸟协工作人员在为红嘴鸥测量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