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自然门有据可考的最早传人,便是四川一个名叫“徐矮子”的人,但是他的名字,却没有一个人知晓。在此之前,中原地区的武术一共有三百六十多个拳种,却是未闻有自然门者。据查"徐矮子"自幼年起即习练各种软硬功夫,翻筋斗、走软索等无所不习,内外家、南北派无所不通。
自然门功夫在技击上,以内圈手为练气之本,以各种根基功夫,为制胜手段,随方就圆,随曲就伸,东来西应,直来横接,靠的是它的“软、硬、轻”三功。万籁声老师曾经说过:“功夫者,不出软、硬、轻三功”。然而,对这三功,光从字面上去理解,显得过于着相。那么该怎样透过现象去看这“三功”本质呢?“软”字,其本意是柔软。在《广韵》对软的解释是:輭,柔也。自然门“软”功不单是指身体韧带柔的程度,软,如果从词义学上阐释,体现了一种生命的缘起,人出生时都是软的,发出声来都是柔润的,它是一种强大的柔软,以弱致强,以静制动的软,这又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老子》《道德经》里的:上善若水。
古有武林高手十三棍僧,技艺非凡,勇救秦王李世民,方有盛唐之开端;近有武将戚继光,文韬武略,抗击倭寇,方有社稷的一方安宁;再近者有“南北大侠”、自然门一代宗师杜心五保卫民主革命先驱—“国父”孙中山,为生民立命奔走操劳,方有近代民主共和制之建立。
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志伟致开幕辞。东南网记者张立庆 摄东南网12月26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为庆祝自然门武术入遗十二周年、纪念自然门一代宗师万籁声诞辰118周年,26日,福建心武自然门武术研究院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福州(国际)自然门武术传习中心成立大会在福州举行。
此时可用自然门之“神”演练原有的内外家技击动作,达到动作随手拈来、无拘无束、无始无终、随心所欲之境。万籁声老师在《武术汇宗》中写到:“本门功成,自有神勇,腾闪刺扎,气不上浮,有急有徐,有刚有柔,机息渺茫,动则万变;不固执以求气,不着相于用力;神乎神乎至于无形,飘乎渺乎至于无意,愈
万籁声回忆录一九七七年四月间,得香港寄来“武林周报”于本年二月四日至十日的几张报刊。有探讨自然门武技渊源一则,这是属于该门源流问题。还有顾汝章、杨澄甫等的武术历史经过等问题,应当分别答复;现将自然门源流问题简答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