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口心惨淡,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的三郎把信传”,京剧《苏三起解》中这一段西皮流水,不但使苏三这一舞台艺术形象家喻户晓,也使洪洞县这个小地方闻名遐迩、尽人皆知。晋剧《苏三起解》剧照洪洞县在山西南部,这里是苏三传奇的发生地。
三晋大地的每一个记忆都镌刻着悠悠的历史。那些苍老的古迹、刻骨的故事、流传的传说,都在呼应着厚重的三晋文化。行走,足迹遍经山西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水域,游览三晋的山山水水,看见的不仅是山肥水美、优美震撼,还有悠悠岁月、凝重历史。【游晋】和您一起聆听那些隐于遗迹之间的往昔回响。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好惨,过往君子听我言。京剧《玉堂春》起解中的这几句唱词几乎人人知晓,苏三是《玉堂春》中的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对她和王三公子的爱情故事更是津津乐道。
,这句来自京剧《苏三起解》的唱词,不知曾令多少人为苏三的命运扼腕叹息,苏三的故事,就像一株古老的藤蔓,深深扎根于山西的土地,以各种戏曲形式在民间流传,其中尤以蒲剧、晋剧、道情最为盛行,对于世代居住在洪洞县的人们来说,《苏三起解》早已超越了一出戏曲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段口口相传的历史,承载着他们对爱情、冤屈和正义的思考。
洪洞人都说当年苏三起解时,路过古大槐树下,在那里歇过脚,并在大槐树下发生了一段很有趣的故事。从石塔口往西走,上大街出北门,离城二里许,在汾水和南同蒲铁路之间,有一个小巧别致、风景优美的去处,便是古槐公园。
其真人真事,无多大出入,”另《大同文史资料》载曰:“苏三原本姓周,名玉姐,父亲周彦亨,大同周家庄人,明孝宗年间,考中举人,后进京会试得贡生,殿试中十七名进士,封山阴县令,在上任的第二个冬天夫人生一女儿就是苏三,因出生的那天正下大雪,故取名玉姐…… 又说:洪洞县说书的艺人弹唱苏三自
作者:寄 溟9月16日,贵州京剧院的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在清华大学上演。演出后,有观众对笔者说起观剧感受:总体很炫酷,好像看了一会儿电视剧,看了一会儿样板戏,又看了一会儿杂技。确实,这场演出综合了话剧的舞台调度和台词设计,以及舞剧和歌舞剧等多个艺术门类的要素。
作者:周育德(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有着鲜活的现实生命,是中国城乡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的表演艺术之精美,演出剧目之丰富,观众普及面之广大,都是世界所罕见的。
《京剧史照》 鲁青 主编。京剧史撰,不一其书,或穷其流变,或重在演艺,或详于声律,或纪其撰述,总之,是以文字而表述之,即使讲到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亦只能见诸于文字的表达,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