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对不同时代的增长模式做出解释,索洛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前工业化时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现象,他抓住了资本和劳动力这两个关键项,认识到了技术进步是长期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但是没有做进一步的分解。
唐学鹏/文 伟大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创了“创造性破坏”(Creativedestruction)一词,它被认为最符合经济现实,却无法进入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创造性破坏”建立在悲观主义基础之上。
创造性破坏理论,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上世纪提出的,它指的是在长期的经济竞争中,市场会不断地涌现出新的产品与新的生产方式,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会破坏原有的经济结构,这种创造和破坏主要不是通过原有生产方式的自我优化,而是生产方式和产品创新实现的。
学人新论核心观点发展新质生产力,须充分发挥创造性破坏机制,这是由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共同决定的。创造性破坏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而有为政府的作用则是影响该机制能否得以发挥的重要因素。茶洪旺当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热词。
第2章 资本主义增长的“准优”特征:寡头竞争和常规化创新 熊彼特脑中的创新很少是巨大的突破,而是存在于新的生产工艺或产品中的小的进步和改良,这些新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中蕴含着真正的新鲜事物,以及不易觉察的相互之间略有差异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