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要论中国将领谁的功劳大,不客气地说,首推汤恩伯。虽然南口战役以失利而结束,但责任并不在汤恩伯,而是驻守在张家口的刘汝明轻敌,被日军轻松地占领了张家口,造成已经北进的卫立煌部和东进的傅宜生部侧翼受到日军威胁,只能临时改变部署,由围歼日军第5师团改为迎击东条英机的察哈尔南下部队。
提起汤恩伯,人们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电影《血战台儿庄》中,为了保卫津蒲线,为武汉会战赢得时间,第五战区在李宗仁指挥下,展开了徐州会战,西北军孙连仲、庞炳勋、张自忠,川军邓锡候等部与日军第十师团矶谷廉介所部展开激烈决战,双方均伤亡惨重,战斗进行到了最后五分钟,如汤恩伯所部出击,则有可能全歼日军第十师团,但汤恩伯为了保存实力,在李宗仁多次严令下,拒不出击,在国人中留下极坏印象。
汤恩伯是个绕不开的争议人物,他的一生与动荡的时代紧密相连,充满了跌宕起伏。在抗日战争初期,他也曾积极抗日,参与多场战役,像台儿庄战役,他所率部队在侧翼作战,一定程度上配合友军取得了胜利,为抗战贡献了力量,也因此收获了一定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