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0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会上,有记者提问:冬至节气,天气寒冷,人体心血管系统面临不小的挑战,请问为什么冬季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会增加?哪些人群更容易出现心血管问题?又该如何预防?
目前,心血管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死亡均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约占总死亡人数的30%-40%,同时每年能从心脏病和中风中幸存下来的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都有很高的复发和死亡风险。
入秋随着气温走低,又进入黄帝内经中所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节。冷空气侵袭人体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血黏度增高,令这一时节成为一年一度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有效防治,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全军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等职。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68篇,参编专著10部。
冬季到来,气温骤降,寒冷的天气不仅让我们的身体感到不适,更是对心脏健康的一次考验。在这个季节里,如何做好心脏健康管理,让我们的心脏在寒冷的冬天里依然保持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节目,就来说说这方面的话题。
那么,要怎么预防心血管疾病呢?第一次坚决不要抽烟:抽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在香烟中含有尼古丁,尼古丁会对血管内皮造成伤害,还能影响到血液的健康,会增加出现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对心脏的伤害也是很大的,因为抽烟有百害而无一利,抽烟可以直接导致我们动脉硬化的发生,所以在平时尽量少抽烟;
2023年9月29日是第24个世界心脏日,主题为“相知用心”。其目的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并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中国现有心血管疾病病人约3.
清明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桐始华,田鼠化为鹌,虹始见,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时节,我国北方地区断雪,南方地区则处处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此时踏青郊游与祭拜扫墓,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的生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