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不知道是第十几遍,又看了一次老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但看完之后,忽然产生了一种与少年时截然不同的感受:那时候,心目中的英雄当然是集正直勇敢、顽强善战、英俊潇洒于一身的瓦尔特本人了;
上图是一张沂蒙山的标志性图片。但你可否知道,沂蒙山区,并非行政区划,而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这一名称的首次出现,是在1938年党中央、毛主席指示八路军115师东进山东的电文中。历史选择了沂蒙山,她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与中国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与腥风血雨的征战厮杀联系在一起。
一个普普通通的民间艺人,当汶川大地震和冠状病毒发生之际,并不富裕的董秀每次捐献了1000元人民币。董秀作为乌兰察布东路二人台的传承人,于2022年夏天去世了,但他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和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笑声,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四十多年来,董秀一直活跃在晋蒙冀接壤地区,老百姓对乡长和县长的名字也许不熟悉,但说起董秀真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文字并非寻常往来信件,而是一本还没来得及收尾的脱贫工作日记。日记的主人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广西百色新化镇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2018年,当许多农村大学生选择从大山中走出来的时候,黄文秀却成了一个“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