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驻演期间,冯远征带领青年演员在上海戏剧学院进行交流互动。谈到“戏比天大”,冯远征提及往事,2019年9月演员班赞猝然离世,当晚话剧《玩家》由演员杨明鑫顶上,全剧组用最快速度完成替换。临时换人在舞台演出并不鲜见,考验演员素质,也考验幕后班底默契度。
2024年的这个秋天,北京人艺在上海驻演了整整1个月。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集结,《茶馆》《哗变》《日出》《杜甫》《正红旗下》五部大戏,15场演出,盛况空前,全城关注。这是1988年之后,北京人艺又一次举团出动的大规模来沪演出。舆论反响之热烈,上海文艺界之瞩目,绝不逊于当年。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高倩11月9日,连续3晚登台上音歌剧院的话剧《正红旗下》伴着掌声落幕,为北京人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上海巡演画上圆满句点。全院集结,五台大戏,多场活动,约两万名观众……北京人艺是第23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里格外耀眼的一抹光彩。
2024年12月27日至2025年1月12日,北京人艺全新创排的跨年大戏《迷幻》将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上演。该剧根据法国剧作家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剧本改编,由刘成富、张群翻译,徐昂导演,冯远征、闫楠主演,12月5日正式开票。
随处堆放的书本、一张床、一架桌,一位作家略显凌乱的书房被“复原”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的舞台上。2024年末将至,北京人艺本年度最后一部新排剧目《迷幻》将于12月27日首演。12月20日,《迷幻》剧组举行媒体见面会,导演徐昂,主演冯远征、闫楠等主创共同介绍剧目亮点。
中国网北京1月9日讯(记者 秦金月)1月8日,北京人艺召开2025年演出剧目新闻发布会。2024年,北京人艺全年累计上演剧目35部共计509场,涵盖古今中外各类题材的原创作品与经典再现,满足观众观演需求,持续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月8日在京发布2025年演出计划,同时宣布启动“北京人艺经典恢复计划”:近三年内每年重排恢复上演1至2部剧院经典剧目,今年恢复剧目为吴祖光编剧的《风雪夜归人》和梅阡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的《骆驼祥子》。
塑料帷帐的包裹下,整个舞台如同充满科幻色彩的实验室。冰冷的案台,身穿白大褂的医生,被抢救的病人……走进剧场,观众如同进入了一场体验感十足的游戏。1月18日,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迎来2025年第一部新排小剧场话剧《罗慕路斯》的首演。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11月19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京味大戏《正红旗下》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首演。这是本剧继上海、南京巡演的第三站,也是今年北京人艺年度巡演的最后一站演出。演出当晚,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内座无虚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新春佳节将至,北京人艺京味儿大戏《全家福》1月21日起上演,用诙谐幽默、悲喜交集的温情故事和团圆美好的祝福陪伴观众度过春节。《全家福》首演于2005年,根据叶广芩同名小说改编,由叶广芩、王志安编剧,任鸣执导。
来源:新华社 北京人艺2025年首部新排话剧《罗慕路斯》1月18日晚在实验剧场首演。全剧在现实与抽象中切换,在真实与虚构间游走。主创表示,希望观众在荒诞、幽默的形式下,感受到该剧严肃的内核,思考其中的哲学意味。
老北京一座小四合院里,雕刻精美的影壁如同岁月的坐标,古建行业的兴衰起落与人世间的聚散离别就在它的见证下展开。1月21日,浸润着浓郁京味的北京人艺话剧《全家福》再次上演,至正月初八,这部诙谐幽默、悲喜交集的作品将陪伴观众度过春节。《全家福》剧照。
“‘昨儿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来,大声一点,把心里话大声说出来,你想象面前是全校同学。”11月9日下午2点,“遇见大师·走进经典”濮存昕见面交流会在上音歌剧院排练厅举行,71岁的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濮存昕蹲下身,辅导5岁的胡熠杰演绎《正红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