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夜,人们用热水袋暖被窝,身上再紧贴暖宝宝,美美地睡一觉,别提多幸福了。经过一晚上的“亲密接触”后,脚踝、腰背的低温烫伤却发生了。对于低温烫伤,很多人表示非常陌生,其实,低温烫伤季节性很强,在冬季高发,约占冬季烫伤的1/3。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5日讯 4日一场大雪后,肚皮上贴着暖宝宝打雪仗的10岁女孩小雅回家发现,肚皮上烫出了一串水泡。近日,武汉市三医院的烧伤科迎来低温烫伤的救治“高峰”。1个月来收治低温烫伤近千例,仅2月4日一天就有百余例。
据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12月12日报道,近日,江苏常州的赵先生捂着热水袋入睡,醒来发现左小腿处刺痛,起了水泡。经诊断,尽管赵先生被烫伤面积小,但深度已达三度。常州一院整形烧伤科主任医师李玲巧表示,三度深度意味着皮肤已被烫熟,愈合极慢,有时甚至要手术。
一到冬日,大家总想喝杯热饮、吃个火锅、洗个热水澡、再用各种“取暖神器”来对抗寒冬。然而,您可曾想到,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取暖习惯却隐藏着烧烫伤的隐患?在瑞金医院烧伤科门急诊中,冬季前来就诊的烧烫伤患者并不少见,有时甚至比夏天更多。为什么冬季仍是烧烫伤的高发季?
取暖用品温度虽然不高,但连续接触皮肤时间过长,易发生低温烫伤。近日,黑龙江哈尔滨一女子在网上购买了一双发热鞋垫,刚穿上就感觉到热意,但随后她觉得不对劲,“热得不正常”。女子脱下鞋子后,就看到一股黑烟冒出,仔细一看袜子已被烧焦,脚底也被烫得起泡。
【来源:南太湖号】“吴医生,孩子手臂这发红了,还有红斑,你帮忙看看。”近日,蒋女士带着女儿来到湖州市南太湖新区仁皇山滨湖街道社区医院,找家庭医生吴红萍看诊。吴医生仔细一问,发现女孩每天睡觉都会用热水袋,但她并没觉得烫。
随着冬天到来,不少市民逐渐用上了各式各样的取暖工具,热水袋、暖宝宝、取暖器、电热毯等。不过,大家在使用时可得多加注意,有些取暖设备温度可能不高,可一旦与皮肤长时间接触,热量持续累积,就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冷空气的来袭,很多小伙伴都会提前准备热水袋或者电热毯,让居家生活更加舒适。但随之而来的是因使用电热毯、暖宝宝、热水袋等取暖设备而导致低温烫伤的新闻也多了起来。 什么是低温烫伤?哪些人更容易发生低温烫伤?一旦出现低温烫伤应该怎么处理?
随着气温下降,家家户户开启了抗冻模式,暖水袋、电暖器、烤火箱、电热毯……各种取暖神器纷纷登场。但由于使用不当,市民很容易遭受低温烫伤。1月2日,记者从长沙市第四医院了解到,近期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收治了多名低温烫伤的老年患者。89岁的曾爹爹就是其中一位。
随着气温下降热水的使用频率也变高了家里有宝宝的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一个不注意便有烫伤的危险不久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烧伤科就收治了1个只有2个月大的婴儿烧伤面积达40%属于特重度烧伤特重度烧伤是指:成人烧伤面积 50%以上(小儿 25%以上)或 Ⅲ度烧伤面积达 20%以上(小儿 10
冷空气“超长待机”寒冷持续升级“冻手冻脚”的日子又到了这样的低温一旦有湿气流“掺和”没准就会迎来初雪“冰冻模式”开启不少人都会选择厚底鞋、雪地靴毛绒绒的触感别提多暖和了但是厚底鞋虽然舒服健康风险和安全隐患也着实不小医生紧急提醒:鞋底厚度超过一个数,别穿!医生建议鞋底厚度不超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