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卢欢)昨日(8月15日),著名诗人舒婷现身武汉卓尔书店,参加首届武汉诗歌节的“中国诗人面对面”首场对话活动,现场被新老读者挤爆。舒婷表示武汉是她非常喜欢也含有众多记忆的城市,现场与大家分享了她这些年的诗歌创作经验。很多人也是通过诗歌《致橡树》知道了舒婷的名字。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林晖、张源培、许雪毅)“人大代表是来审议报告的。老百姓特别是福建全省人民都在看着我们怎样审议报告呢。”7日上午,福建代表团分组审议会上,著名诗人、全国人大代表舒婷的开场白,真诚直爽。
新华网兰州6月26日电(记者梁军)“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在代表性诗歌《致橡树》诞生40年之际,我国著名女诗人舒婷来到甘肃省兰州市,与人们再次分享了这首诗的创作经历。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26日,中国作家黄石文化论坛2016年“春季号”在湖北理工学院举行,著名诗人舒婷、诗歌评论家陈仲义夫妇二人与我市文学爱好者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从诗歌创作到生活感悟,二人敞开心扉无所不谈。当天,湖北理工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座无虚席,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人物档案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按今天时髦的代际划分,舒婷属于50后,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石码镇,十七岁下乡插队,二十岁时从农村回到城里进工厂当工人,据说做过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工,在今天看来,这些工作应该由男性来承担,但是,在那个“妇女能顶半边天,男人女人都一样”的时代,在强调两性平等的同时,也无形中抹杀了性别差异和女性的特性。
【来源:扬子晚报】那一年,市文联邀请著名诗人舒婷到连云港采风、讲学。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朦胧诗”派的代表性诗人,《致橡树》《一代人》等诗作风靡大江南北,是无数文学青年的偶像。舒婷的到来,在港城文艺界引起不小的轰动。一时间市文联成了“香饽饽”,来打听舒婷行踪的文学爱好者络绎不绝。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新怡72岁的舒婷已经很久没有“出山”了。很多人认识舒婷的“第一面”是在书本上,《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作为当代女诗人代表,她的诗作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反复朗读、背诵。但想要真正见到舒婷本人一面,很难。
本报遇见网即将迎来“2周岁”生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惊喜。本周起,遇见网在微信平台上,将增设一档音频类节目—《舒婷陪你遇见爱》。遇见网美女主持舒婷将在微信微电台上等你,陪你历经爱情路上的阳光风雨,邂逅美好爱情。
原标题:“春夏秋冬,都是你的花期”:云南工会近年劳动竞赛巡礼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昌云一翻阅着这本厚达467页的云南工运“历史书”,“老工会”张松感慨万千。“你看看,职工的劳动竞赛在中国最远可以追溯到1931年位于江西的中央苏区,不读这本书,有几个人能知道这些个史实?
中工网讯 为进一步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1月9日至10日,江西省婺源县总工会、县体育总会联合举办了工会会员羽毛球比赛,各基层工会20支队100多名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