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查出疑似肿瘤到顺利手术,到如今回归健康、回归正常生活,市民尹女士心里充满感恩。9月26日,她带着锦旗来到帮助她重获新生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以下简称“山一大一附院”),向给她手术的医院院长、知名胸外科专家田辉教授表达感谢。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5086位真人故事我叫小杨野子,1997年出生于内蒙古。自2012年上高中开始,我被确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激素药把我变成了胖子,还艰难跟病魔对抗7年之久。如今,没想到我靠运动增强体质,竟完全康复了。还勇敢做起模特,甚至独自到国外留学。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一声“妈妈”,小小身躯爆发大力量。儿子突发脑溢血瘫痪多年,小个子妈妈自制康复器,穿上“高跟鞋”垫起身体,再将个高无法行走的儿子绑在背上往前练习走路……画面让人泪目。“小时候教你走路,现在再教你一次!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得以尽早发现,同时也通过微创手术、精准放疗和新型药物的治疗,获得了更好的生存效果。然而,在经历了治疗的困难后,这些康复者特别是年轻人,常常会面临重新恢复工作、融入社会环境以及克服对未来忧虑的问题。
大众卫生报全媒体记者 张丽 通讯员 赵思佳 童泳清1月15日,在湖南省康复医院康复诊疗中心的荣誉墙上,新添了一面锦旗,上面赫然写着“妙手仁心,康复有道”。这面锦旗背后,承载着患者旷女士与医护人员之间一段温暖有爱的康复故事。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的诊断和治疗都获得了明显进步,不少患者通过微创手术、精准放疗和新型药物的治疗,生命得到延续。然而,在经历了治疗的困难后,这些康复者常常会面临重新建立生活习惯、融入社会环境以及克服对未来忧虑的问题。
文字/编辑:爆爆2003年,李建平确诊艾滋病后,他就被挂上了各种刺耳的标签,在同村人眼中,他更像个“病毒”,人人都对他避而远之。而李建平的寿命也从未知,缩短至最长2年,在绝症面前他唯一能做的,只有等死。因为这一次病,他们散尽了家财,工作黄了、儿子被迫辍学,一个家在轰然之间倒塌。
中国宁波网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褚燕玲 李梦茹“从我出事到现在,整整10年,我从没有想过,有一天我能站起来,我能摆脱轮椅。”3月15日上午,在鄞州区福明街道福城社区,39岁的钱露蓉正在悉心打理阳台满地的多肉,阳光照在脸上,眼里满是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