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上海买菜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传统的菜场、商场货源充足,而且不少门店通过第三方平台,提供线上点单、配送上门服务;网上菜场天天热闹,随着采购数量和运力的提升,“拼手速”买菜的现象在减少;种植基地、合作社也纷纷借助第三方快递,将不同种类的蔬菜组成套餐,直送市区。
“非常感谢网友的建议和批评,以后就不接受预定了。”博主沪漂阿青,在上海农村的一片土地开荒种菜,由于自己种的菜吃不完,就经常拿出去摆摊。他把自己的种菜视频在网上分享,吸引了不少粉丝的关注,更是有粉丝表示他种的菜吃着比较健康,经常会跟他预定,甚至直接包场。
近段时间,上海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橙色、红色预警不断响起,烈日炎炎下上海市民的菜篮子受到影响了吗?记者来到上海的一个蔬菜基地。7月29日下午,上海的最高温度达到39度,记者来到上海金山一个蔬菜种植基地,下午四点多,蔬菜大棚里的温度还是高达40度。
今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记者连线了获得表彰的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原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周灵。
蔬菜、水果、肉禽、干货……每周二上午,古北市民中心前充满时尚感和烟火气的“农夫市集”便会如约而至。这个食材新鲜、价格亲民、品质优良的高颜值市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日常的买菜需求。上午时分,古北市民中心前的一抹亮丽橘色,在冬日里显得格外惹眼与温暖。
在马当菜市场,顾客拿起要买的土豆递给张德旺,张德旺将菜放在收银机器上,机器扫一下立马识别出是2元/500g的土豆,并称出重量,计算出价格。8月23日,这里正在开展走进智慧化菜场“政府开放月”活动,市民代表和观察员代表受邀来到马当菜场实地参观。
台风“贝碧嘉”来势汹汹。今天(9月16日)上午,上海经历猛烈的风雨袭击,在崇明区堡镇,有老人顶着风雨出来卖菜,经城管队员多次劝导,最终将其送回村委会。为做好第13号台风“贝碧嘉”防御工作,今天上午,崇明区堡镇城管中队队员们顶着狂风暴雨,在街头巷尾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图说:阳普龙江菜市场一早就开门了,蔬菜摊位摆得满满当当 来源/张钰芸 摄(下同)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钰芸)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已经登陆上海,市民“菜篮子”拎得稳不稳?在生鲜电商平台暂停配送之际,标准化菜市场等线下网点是否还在营业?大型批发市场的交易是否正常?
回上海一年多了,周灵的梦中常常闪现着这样一个场景——站在坝田里,周围是绵延的大山,那就是他曾经奋斗过、奉献过的道真。2016年7月,时任杨浦区商务委副主任的周灵挂职任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副书记,援建道真、湄潭、正安联络小组组长。
宅前屋后的时令蔬菜,变成了市民餐桌上的抢手菜;村里的老人,不出家门就有了增收渠道。一村一落小菜园,一点一滴大民生,庙镇保东村探索发展适老经济新模式,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走出了一条助老增收的新路子。
入夜之后老弄堂的小菜店里惊现神秘来客在菜店中上蹿下跳、开起了派对这样的场景坊友们敢想象吗?上个月家住永嘉路的市民韩女士晚上路经家门口的一家蔬菜店时被里面的一幕惊呆了刚刚打烊的店内好几只老鼠在蔬菜、水果上肆意爬行韩女士顿时感觉到恶心附近居民们每天买菜的地方哪能让老鼠如此猖獗?
明知亏本,卖多少亏多少,但王印还是坚持继续卖,笑称“哪怕半卖半送,就当支援抗疫嘛”。王印介绍道,“这个蔬菜组合包是由青浦区农业农村委‘青浦三农’和青浦区融媒体‘绿色青浦’在线上推广的,这个报价在当时就低于市场价的20%~30%,一直做到现在,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已经半价都不止了,但我们还是按照原有的价格来提供。
春雨里,青菜、菠菜、芹菜……一个个都水灵灵、胖嘟嘟的。过了元宵,今天一早,在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耀江居民区,家门口的“便民菜点”新年开张啦!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摄(下同)新鲜应时应季本地菜便民菜点,就在耀江居委会门前的空地上,一筐筐蔬菜,一字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