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牛杨俊,31岁,湖北十堰市竹溪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本班学生小亮平时作业马虎,书写凌乱,衣服也总是黑漆漆的,每当我询问孩子为什么不换一件干净的衣服上学?他总是默默低下头不说一句话,于是我决定利用暑假到小亮家中进行家访。
8月28日,安徽亳州,一老师得知学生暑假作业丢失,亲自把新作业本送到学生家。班主任吴老师说,班里的一个学生的暑假作业丢了,正好他那还有两本新的没有写的作业,就直接开着车去找学生,亲自把新的作业给丢作业的学生送了过去。见到老师之后,学生只好“含泪”收下,并表示了感谢。
“现宣布: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于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对犯罪人进行最终判决……数罪并罚且需依法赔偿受害人家属三十八万九千二百九一元整,判决宣读完毕……”此消息一出,瞬间轰动了整个安徽省某大学校园。因为这个案件宣判的犯罪人正是学校里的一位学生——刑柯。
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通讯员 石玉 曹凯嫣为更好地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家校共育,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近日组织开展了由全体班主任、辅导员参与的家访活动,重点了解有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的学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家访70余名学生。
讲述者:梁倩茜 38岁 武汉市汉阳区楚才中学 英语老师小骏的父母在广州行医,被留守在武汉的他,长年与外公外婆生活。父母陪伴的缺失,隔代管带的代沟让小骏逐渐沉迷网络。最近他经常熬夜刷手机,上课打瞌睡、发呆,听不进外公外婆的劝阻,还常乱发脾气。
“老师要来家访了,我应该和班主任聊点什么呀?”“孩子的缺点到底应不应该告诉老师?”“除了茶水,还要不要再准备一些水果?”……开学在即,“小一新生”家长陆续接到了班主任的家访通知,不少家长纠结如何给老师一个好的印象?需要准备什么?
那一日家访,就读于广东某二本大学的学生正敏,从旧柜子里拖出一个破烂纸箱给黄灯看。这一场景,在近期出版的《我的二本学生2:去家访》中,给予了黄灯“电击般的触动”——这是一个女孩从农村艰难走向城市念大学时的印迹,也是底色。
“双减”下 盼家访。专家:支持、激励家访,为孩子未来奠定自律、自控和自学基础。“十四五”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目标提出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需要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的建设,在“双减”政策落实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家访的作用,凸显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