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8月23日电 (浦帆)上海市政府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总体情况。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在会上表示,随着《规划》的正式推进实施,示范区内部未来会形成半小时通勤圈概念。
近日,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会同各有关部门编制印发了《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通勤圈”方面,今年将深化通州、大兴、房山等区与北三县、固安、武清等环京周边地区密切合作,率先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
央广网北京8月2日消息(记者王晶)“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在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经发展阶段。”2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九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向纵深推进,目前初步形成了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组成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在“通勤圈”建设方面,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中新网北京新闻3月10日电 2023年,北京全年通勤特征基本稳定,波动不明显。北京市中心城平均通勤时耗51分钟,平均通勤距离13.2公里,60分钟以上通勤出行约占三成(31%)。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日前发布《2023北京通勤特征年度报告》。
近日,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会同各有关部门编制印发了《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通勤圈”方面,今年将深化通州、大兴、房山等区与北三县、固安、武清等环京周边地区密切合作,率先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
“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今年政府的重点任务之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半小时能干什么?吃一顿饭、跑5公里、还是刷一集剧?其实,坐上京津城际铁路,人们还能从一个直辖市跑到另一个直辖市。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京津早已形成半小时“通勤圈”,在此基础上还“划”出两地群众的全新“生活圈”、优化布局产业链的“产业圈”。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当前,湖北上下将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整体提升战略支撑力、创新策源力、产业竞争力、开放辐射力、生态承载力、文化影响力、区域协同力,“七力”齐发,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战略支撑力五大支柱产业携手冲刺破万亿华灯初上,九峰山实验室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