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当时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无法应对经济衰退问题,从而凯恩斯主义得到推崇并在罗斯福新政中成功实践,在二战后许多欧洲国家也广泛采用凯恩斯主义,同样成功促进了经济复苏和发展,一度成为西方的主流经济学。
首先,凯恩斯主义是一种短期经济学,而不是一种长期经济学。但若在实行扩张政策的同时,强调分配的自由市场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受益最多的往往是大企业和强势团体以及富裕阶层,而穷人往往是受益最少的群体,这种情况往往是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题记前文《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主要创始人:弗兰克·奈特》提及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开创的芝加哥经济学派抵御了凯恩斯主义的“侵袭”,但芝加哥经济学派早期代表人物亨利·赛门斯(Henry Simons)和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在一定程度上明确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6月5日—1946年4月21日)。图为画家格温·拉弗拉1908年所绘凯恩斯肖像画。如果说凯恩斯是20世纪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那么到了本世纪,这争议程度大概是未减半分的。
全篇近19000字。第二十二章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理论摘:亲爱的布鲁斯特,错误并不在于命运,而在于我们自己。——威廉·莎士比亚《裘利斯·凯撒》自建国之初起美国经济就一直处于经济周期之中。某些时期经济形势很好:就业机会充分、工厂加班加点、利润丰厚。
即便是最大程度的稳定,也包含了投资带来的不稳定。这种投资行为会带来收益,同时也极具风险。——明斯基,1975明斯基的著作为何重要?缘于他对全球金融危机(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简称GFC)的预见性。
本文梳理了现代货币理论发展现状与主要观点,列举了其与主流学界的争端,并分析其在中国实践的可行性,主要结论是:第一,现代货币理论忽视了经济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制度因素、市场因素、预期因素影响,不具有完整的货币理论分析框架,难以成为指导经济运行的长期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