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一经济网讯(黄斌) 2021年大年初二是回娘家、探亲访友的一天,家家热情待客,处处谈笑风生,说不尽新年快乐,回娘家的姑爷们带上亲朋友好友纷纷走进兴宁熙和湾特色小镇游玩,了解客家百年特色 “请灯、赏灯” 习俗。
2月8日(正月十一)是兴宁市坭陂镇文东村狮子塘陈屋的赏灯日。这天下午,家家户户早早准备好了鞭炮长龙,吉时一到,花灯升起,祖屋内外鞭炮齐鸣,红色火龙与烟雾散做喜庆之气,飞入家家户户。烟雾散去,人山人海中便迎来了气势磅礴的“舞龙跳凳”表演。
在我们兴宁,“赏灯”是一项喜庆的大型活动,主要在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四举行,而正月初六就有人接花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推动一代代人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也需要一代代人继承和发扬。
梅州客家中,兴宁周边地区独特的元宵赏灯习俗历史久远。长期来,以落基祖定居兴宁始,便以姓氏人口繁衍流布别地,而同时把元宵赏灯之俗带进了当地,形成代代承袭相传、永不溟灭的兴宁客家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赏灯,从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日一直延续至十五日,加上"暖灯",共历时9天。
↑由于防疫需要,今年各地的赏灯都简朴了许多,图为正月初十兴宁龙田镇磐石围过赏灯节举行“请灯”“上灯”仪式。 (汪颂生 摄)○ 明清时期的兴宁“赏灯”上元,即元宵节,元宵赏灯习俗自汉代以来就有。而兴宁自明嘉靖年间也有了对上元节的描述。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赏灯活动时间,我市各个姓氏的家族成员都赶回祖屋热热闹闹地庆祝赏灯。各地舞龙舞狮、锣鼓喧天的场面,无不让人感受到兴宁“赏灯”大过年的热闹气氛。在宁新街道的古民居九厅十八井,记者看到,罗氏家族正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用最隆重的仪式将花灯请回老屋。
1月24日,兴宁区2025年“万家灯火”新春灯会在南宁市狮山公园正式启动。新春灯会以“万家灯火映团结·同心筑梦迎新春”为主题,设置传统花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花灯、市民灯展区,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欢乐元宵游园、许愿灯祈福、新春花市、美食市集等系列活动。
十几名壮士光着膀子,举着火龙在广场上奔跑。火星四射,烟雾缭绕,场面令人叹为观止。在点燃火龙前,需要先点燃鳌、鲤、虾等,此举为引龙出海。图为青壮年举着燃烧的鲤鱼。龙珠灯呈链形,每条木板上固定9只灯笼,12条共108只灯笼。村民举着灯,在村内游行,将福气播撒。
石窟河。汪敬淼 摄●钟琼珍冬春交替,对于常年绿意盎然的南方来说,春天的信息似乎并没有北方那么明显。北方的春姑娘是活泼地跳跃着来的,脚步欢快而热烈;而南方的春更像是一位矜持的闺秀,她的步子迈得那么轻、那么碎、那么柔。
风物岭南·非遗印记|六双花灯:正月十七的花灯盛宴六双花灯流传于信宜市镇隆镇六双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据说在明清时期,六双流行鼠疫,损失不少男丁,六双村民祖先便在元宵节期间,将各户花灯集合在一起举行游灯活动。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2月24日,是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在我国有种说法:“过完元宵才算过完年。”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特别重视闹元宵。而在梅州,元宵节向来是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烧火龙表演配合四散烟火,十分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