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史林静 编辑 覃柳笛2024年2月2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春风和煦,古老的洹河穿安阳城而过,似一条银色绸带,波光粼粼,涓流淌漾。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是殷墟遗址所在地。公元前1600—前1046年,商王朝迁都于此。
走进殷墟博物馆新馆——在这里,聆听商文明的回响殷墟正当红。“欢迎大家来殷墟博物馆新馆,赴一场与商文明的千年之约。”近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诚邀海内外人士赴安阳看“亚长”牛尊的视频走红网络。“亚长”牛尊。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殷墟博物馆外景。赵清荣殷墟博物馆内展出的青铜器。殷墟博物馆内展出的甲骨。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7月23日,殷墟博物馆约550个座位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商邑瞽宗”甲骨文二十讲系列专题讲座第七讲正在举行。
3月17日下午,互不相识的两人,通了一个视频电话。何毓灵,70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王寅,80后,上海一名公务员。他们为何通话,又聊了什么?故事,要从一个博物馆和一封信谈起。洹河之滨何毓灵在河南安阳从事考古工作25年了。
顶端新闻评论员 张弋我们脚下的土地,比人类的历史更古老,从太古之初到今时今日,生命的繁衍、文明的传承与大地始终息息相关。在河南,土地之上的文化遗产凝结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国家的雏形、王朝制度的建设、都城体系的完善、元典思想的形成都和中原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近四千件套文物集中亮相讲好殷墟故事 传承中华文明核心阅读殷墟是我国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2月2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近4000件套文物集中公开展示,其中3/4以上文物首次亮相。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鲜明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把中华文化发展推向新阶段,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思想和行动指南。
文|吴三川走近文明的原点,是为了更好地出发。2月26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在约2.2万平方米的展厅内,近4000件套文物发出“千年之约”,其数量之多、类型之全,均为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文物属于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属于首次展示。
【新时代 文化地标】光明日报记者 丁艳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杉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一湾洹水见证了3000年前繁盛的中国青铜文明和古老的殷墟甲骨。2月26日,在河南安阳洹水之滨、殷墟之上,我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