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春10月24日电 题:传唱千年,“文姬归汉”为何长盛不衰?——专访吉林省博物院陈列设计部副主任张磊中新社记者 郭佳金代画家张瑀传世名画《文姬归汉图》是吉林省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这幅画作表现的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文姬从胡地归乡的一个场景。
题范曾《文姬归汉图》郭沫若汉家失统驭,四海繁兵马。千里不闻鸡,兽多人转寡。我蒙贤王救,寄身穹庐下。相随十二年,相爱无虞诈。马潼甘且芳,其味如甘蔗。胡笳声悲壮,绝不亚琵琶。本拟学明妃,青冢留佳话。曹公遣使至,要我回车驾。纂修续汗书,继承先文雅。虽无班姬才,但感责任嘏。
诗作为五言古风,跋云:“一九六二年七月八日,江左小范作《文姬归汉图》索题,爰成长句。”这是一首叙事性长诗,受《诗经》、汉乐府和蔡文姬《悲愤诗》的影响较大,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文姬没入匈奴与左贤王结为伉俪、后应丞相曹操之请毅然归汉的经过,此诗对画作的故事情节作了清晰的叙述,可视为《蔡文姬》故事梗概的诗化表达,既强化了画作的深刻主旨,又对画家的艺术创作予以充分肯定。
传承白山松水万年历史记忆 沉淀千年又焕发着新时代光彩 文人画 是众多吉林精华文物之一 走进吉林省博物院 一幅幅饱经沧桑和历史的作品 山川壮丽、人物传神、花木繁茂、鸟兽欢趣 我们仿佛踏入了历史的长河 倾听来自千年前的余音,触摸厚重历史的遗迹 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跨界的中国美术史》,赖毓芝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2年11月。当地球另一端的日常碎片不断成为地球这一端的日常谈资时,可知每个人都已深度嵌入全球化的浪潮。克罗齐有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透过知识社会学的目光,这句话可译为“一切历史叙事都离不开叙事者所处时代的滤镜”。
王鹏澂访谈王鹏澂教授在“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久久为功’品读书画中的中华文脉”展览现场采访人_艺术中国主任刘鹏飞日前,“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主题展——‘久久为功’品读书画中的中华文脉”展览正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该展览深度挖掘“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