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操有句话流传至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是,这只是小说家言,但是东晋的孙盛著有《杂记》,却记载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应该是《三国演义》为了抹黑曹操,把“人”改成了“天下”。“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靠这种狠辣手段,消灭异己,崛起为一代霸主。
曹操打下了江山,曹丕建立了曹魏政权,但是他们老曹家却中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除了曹操、曹丕、曹叡这三代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外,后面曹芳、曹髦、曹奂这三任皇帝全变成了傀儡皇帝,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分工明确,一人玩一个,玩得是相当不亦乐乎。
每年都有6月2日,但每个6月2日都有自己的不同。在6月2日这一天历史上方式了很多的大事,就在1756年的今天,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件改变了历史的大事。 就在1756年前的今天,曹操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曹髦在这一天因为兵败了被杀了。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改元黄初,结束了两汉四百余年的历史,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立国只有短短的47年却历经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五位皇帝,除了曹丕和曹叡之外,后面三位皇帝其实差不多是傀儡和摆设,朝政大权尽入权臣之手,不过就算如此,曹芳和曹髦仍没放弃努力曾试图夺回权力,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至少没有辱没魏武帝曹操的威名。
三国时期,刘协和曹髦都是大权旁落的傀儡皇帝,但两者结局却大相径庭,刘协得以善终,享年53岁,而曹髦则仅仅19岁就被弄死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历史教科书对此并没有详细解读,但实际上,二人的结局,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很多人最初是从这句话里知道司马昭的,但是这对于了解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司马昭早年随父司马懿抵御诸葛亮伐魏,多有军识。司马师死后,司马昭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专揽国政,并阴谋代魏。甘露五年,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司马昭分兵伐蜀。
其实历史的真相是这样的——第一个西行取经的人是三国时期一个法号“八戒”的高僧,巧的是他也姓“朱”。有人说,吴承恩写西游时,因为家乡有个二流子,名叫朱八,既懒又馋,还常偷偷摸摸,所以吴承恩为了警戒世人“以朱八为戒,勿学朱八”,便在笔下刻画了“猪八戒”这一形象。
“同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司马懿不受!”“同年十二月,又给司马懿加九锡,朝会不拜特权,司马懿再辞九锡!”“72岁,司空、征东将军王凌和兖州刺史令狐愚不满司马懿,准备废黜曹芳,另立曹彪为帝,但令狐愚突然病死,事情也因此泄露。
皇帝在我国的古代都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所以对于皇位的争夺也是非常的惨烈,甚至出现了父子相残,手足相杀的场景,当然在皇位争夺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权臣,他们往往把持朝政,将皇帝架空成为他们统治天下的傀儡,比如东汉末年的汉献帝,便是曹操手中的傀儡。
正始二年,一位天资聪颖的孩子出生在了东海王宫,他是东海王的庶出长子,3岁的时候被封为高贵乡公,8岁的时候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10岁时司马懿将包括他在内的大多曹氏宗室软禁于城,以便监视。曹髦虽然年纪尚小,但饱读诗书,善于思考,且文武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