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有趣的提线木偶、赏精美的金苍绣品、听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每天下午5点多,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便能在校园内学习体验非遗技艺,感受闽南文化之美。原来,这是该校依托课后服务工作,为学生们打造的非遗体验课堂。
【来源:中国新闻网】8月27日,在广西百色市德保矮马王国景区,德保壮族提线木偶戏表演吸引游客。德保提线木偶戏也叫“堤头戏”,是用德保方言“土话”和壮剧唱腔来配音表演,是德保民间一种重要的传统戏剧形式,被誉为“南国民间艺术奇葩”。
作为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核心项目,第七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在泉州木偶剧院开幕。这场木偶艺术的盛会,让海内外民众共享人类宝贵文化成果。 9日下午,“第七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在泉州木偶剧院,隆重开幕。来自12个国家35个木偶团队的500余名艺术家齐聚一堂。
来源:【赣南日报】兴国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是流传在兴国县均村乡一带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戏曲。本期有声海报,让我们一起走进兴国提线木偶。兴国提线木偶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剧目中,有的从民间说唱本改编;有的由历史小说、演义以及民间传说故事改编;也有的来源于元曲及明清杂剧。
2018年,27岁的洪金雕从自己的家乡泉州出发,骑着自行车,沿着中国的海岸线一路南下。告别了他体制内的单位,他带着自己的全部家当,几尊提线木偶,还有打小从学校和师傅那里学会的偶戏技艺。没有明确的方向,大致目标是云南。身上揣着仅有的两万块钱,是自己制作的醒狮木偶刚刚卖了换来的。
一个勾排连接35根悬丝,牵动一个木偶人物,让它在指尖活灵活现。泉州市提线木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陈应鸿说,“活”起来的木偶是“听话”的,而这需要戏曲演员耗费多年心血,练就唱念做打、学习制作木偶结构等,苦下功夫才能换来“提线”时的得心应手。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4日讯(记者 郭斌)记者从会昌戏剧小镇获悉,由泉州市木偶剧团演出的泉州提线木偶戏《驯猴》《小沙弥下山》《钟馗醉酒》《元宵乐》等将于11月25日起亮相会昌戏剧季,在会昌戏剧小镇会剧场连演多场。
【来源:海峡都市报】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 通讯员 施远圻 文/图玩有趣的提线木偶、赏精美的金苍绣品、听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每天下午5点多,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便能在校园内学习体验非遗技艺,感受闽南文化之美。原来,这是该校依托课后服务工作,为学生们打造的非遗体验课堂。
东南网1月17日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黄小英 文/图) 伴奏起,拨线,特色闽南语的唱腔里,戴帽穿靴的木偶开始摇头晃脑,喜庆的团聚氛围溢出屏幕。10日下午,在漳浦县湖西乡诒安堡,一场“村晚”直播正在上演,戏曲演员阿梅和团队成员正在表演原创提线木偶戏《拜寿》(上图)。
3月16日,由石狮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石狮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石狮市文化馆主办的2023年石狮市非遗(提线木偶)走进石狮市永宁中心幼儿园,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精彩的提线木偶戏表演,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